Good Times – Chapter 120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120章 范秋筠(两章合一)

就在赵时晴来到京城的当天,聂二老爷的妹夫和外甥女——范家父女终于来到梁都。

为何说是“终于”呢?

那是因为此次梁都之行,对于范秋筠而言,是出师不利。

虽说赵廷晗是个病秧子,可是正如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哪怕赵廷晗奄奄一息,只要强撑到拜过天地咽气,他的妻子也是梁王遗孀,即使没有亲生骨肉,也能从赵氏宗亲中过继一个孩子继承王位,对于妻子的娘家而言,不过就是从梁王岳家变成小梁王的外家,好处不会变少,只会更多。

而这,恐怕也是皇帝乐见其成的。

毕竟,无论是皇帝还是外戚,在他们眼中,一个成年的梁王,哪里比得上呀呀学语的小梁王。

同样,范家也是这样想的。

范家和聂家虽是姻亲,但两家出身不同。

聂家的祖上是靠读书出人头第的,祖上出过几位大儒,后代子孙虽然不成器,却也都是走读书科举这条路的,就连在花楼里“自杀”的聂二老爷也是有功名的。

而范家却不同。

范家是商户出身,是生意人。

有些朝代商户子孙不能科举,但是大雍不是。

大雍朝的科举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商户,还是宗室和勋贵子弟,都能参加科举。

之所以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位宗室子弟或者勋贵子弟金榜题名,不是他们不能科举,而是他们考不上。

一部分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还在娘胎里就有了袭职,他们没有必要再去科举;还有一部子弟虽然没有袭职,但是还有父兄,无论他们怎么吃喝玩乐,只要他们不谋反不创业,都能啃老到死;还有一小部分既没袭职又没老可啃的,他们宁可把精力全都用在找发小蹭亲戚攀关系,也不会去读书考功名,开什么玩笑,让他们和一群寒门进士争长短,说出去都让人笑死。

当然,他们考也考不上。

而商贾则不同。

比如范家这样的,范家在富甲一方之后,一方面督促自家子弟求学上进,一方面资助有才气却贫苦的年轻学子,这样坚持不懈做了三十年,范家出了两名进士、七位举人,且,京城和吴地的官场上,都有范家的人脉。

虽然与聂家这种底蕴深厚的世家还是差了一些,但是至少现在,没有人再说范家满身铜臭了。

不过,前两年范家大夫人聂宛华想让女儿嫁给梁王次子赵廷暄的时候,范大老爷是不赞成的。

出身梁王府又如何,一个次子而已,将来分家搬出梁王府,也不过就是一个富贵闲人。

范大老爷不认识梁王一脉的人,但是他见过吴地的几位贵人,他们都是吴王的叔辈或者兄弟,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有的甚至靠着妻子的嫁妆生活。

赵廷暄迟早也会是这样。

可是这一次,岳母的意思是让范秋筠嫁给那个病秧子赵廷晗做梁王妃,范大老爷动心了。

梁王妃,那是梁王妃,聂家一群只会风花雪月的败家子,却还能维持今日的体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聂家出了一位梁王妃。

而范家是做生意的,范家在梁地有很多生意,如果范氏女做了梁王妃
范大老爷只要想一想,就心花怒放。

因此,他用最快速度做出决定,亲自带女儿去梁地,以看望老梁王妃聂氏的名义。

可是父女俩在途中的第二晚,范秋筠便病倒了。

不但高热不退,而且满身红疹。

范大老爷大吃一惊,这种情况他经历过。

范秋筠三岁时有过一次,五岁时又有过一次,两次都差点要了小命。

第二次时,范大老爷请到一位名医为范秋筠诊治,这才知道范秋筠竟然是对花生不受。

对于高门大户而言,这种事情便是绝密,以免传到居心不良的人耳中,酿成大祸。

从那次之后,范秋筠便再也没有吃过花生,她身边的丫鬟婆子亦是如此,以免自己吃了花生,把病气过给小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十年来,范秋筠一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可是现在,范大老爷最不想发生的事,却在去梁地议亲的路上发生了。

若说这是巧合,范大老爷打死也不相信。

虽然住在客栈里,可是吃喝用度都是自带的,就连厨子也是自己人,不存在食材出现差错的事。

范大老爷查来查去,最后查到范秋筠临睡前吃的两块点心上面。

这点心,是临来之前去聂府向三老太太辞行时,三老太太让给带上的。

外祖母送的点心,自是要收下的。

同样的点心还有几块,范大老爷虽然觉得三老太太不会害范秋筠,可还是让人去查了。

结果很快出来了,那几块点心当中,有两块的味道和其他不一样,里面掺了花生粉。

是把炒熟的花生研磨成细粉,加在点心面料之中。

常吃花生的人一吃便能尝出来,可是对于范秋筠这个长大后便没有吃过花生的人,却是根本尝不出来的,她只是觉这点心很香,却不知道这便是花生的味道。

同样的点心,有的掺了花生粉,有的没加,能不能吃到加料的,全凭运气,而范秋筠的运气不好,被她吃到了。

范大老爷气得摔了一整套的茶盏。

这不是巧合,这是谋害!

为的是就是不让范秋筠去梁地!
可如果说这是三老太太做的,范大老爷是不信的。

想要撮合这门亲事的人,就是三老太太,范秋筠做梁王妃,范家得利,聂家同样能得利。

当然,范大老爷也清楚,这件好事之所以会落到范秋筠头上,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聂二老爷死了,聂蓉蓉要守孝,而聂氏欠了聂家三房一条命,一条命换一个王妃,聂二老爷死得其所。

如果聂蓉蓉不用守孝,也就没有范秋筠什么事了,不过,聂蓉蓉不用守孝的前提是聂二老爷没有死,他不死,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

范大老爷一边给女儿治病,一边派人快马加鞭回家,把这件事告知了聂宛华。

聂宛华是后宅妇人,她想事情的角度与范大老爷是不同的。

她立刻就猜到是谁做的了。

她的二嫂,聂二太太!
聂蓉蓉是不是也参与其中,不得而知,不过这件事,肯定和这对母女有关系。

但是现在聂宛华还不能将此事捅破,那样一来,三老太太同样没脸,现在范秋筠和赵廷晗的亲事还有求于三老太太,聂宛华不想得罪娘家。

可她也不想就这样轻易放过那对母女。

于是不久之后,聂蓉蓉便因为痛经去请稳婆。

她不是初潮,以前只是身子不适,却没有像这样一样疼得死去活来,她先是忍着,后来忍不住了,丫鬟告诉给聂二太太,聂二太太便让人去请稳婆。

这年头,女大夫凤毛鳞角,他们这里没有,千金科的大夫都是男人,聂蓉蓉是未出嫁的姑娘,自是不便去请男大夫看这个。

稳婆从聂家出来后,外面便有了传言,聂蓉蓉身子不好,不利子息。

接着,又有二太太和聂蓉蓉这对母女皆是命中带克的消息传出来,一时之间,本地高门大户的后宅之中,都在谈论这件事。

子息不利,又命中带克的女子,哪个高门大户敢娶?

聂家都在守孝,聂二老爷新丧,无论是斩衰还是齐衰,都在孝期。

因此,这些闲话传出来时,聂家毫不知情,待到他们知道时,早已是夸张放大了数倍,传得沸沸扬扬。

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范秋筠不久后便痊愈了,红疹褪下,但是脸上却留下了几个显眼的红印子。

无奈之下,只好取消行程,却又不想回到府里被堂姐妹们嘲笑,范秋筠只能暂时住在范家在外面的一处宅子里,这一住便过年了。

十几岁的年轻姑娘,生机勃勃,过完年,脸上的红印子便消得干干净净,还是肤白貌美的范姑娘。

范家父女重新上路,紧赶慢赶来到梁地,可是还没到达梁都,他们便听到一个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梁王府正在私下里和孟老翰林家议亲。

私下里的消息为何会传出来?

那是因为梁王府还在孝期中,自是不能大肆宣扬,可是过年的时候,赵二小姐从白鹤山回来后,便亲自到孟家,把孟大姑娘接进王府,孟家也传出消息,说在此之前,这位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孟大姑娘,就已经是端秀宫的常客了。

还有传言,说孟家之所以能顺利找到孟大姑娘,还是托了大郡主的福,是大郡主的人先打听到孟大姑娘的下落,孟家才把人接回来的。

甚至还有传言,孟大姑娘初来梁都,教她礼仪规矩的嬷嬷,都是梁王府派过来的。

原来如此。

全梁都的闺秀你争我抢想要嫁的赵廷晗,却让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孟大姑娘捡了漏。

谁不知道现在老王妃聂氏已经不管事了,能在赵廷晗面前说上话的,就是大郡主赵云暖。

这个孟大姑娘,还没认祖归宗,就和赵云暖扯上了关系。

听到这个消息,范秋筠气得撕烂几条绣帕。

虽然隔了房头,可她仍是老王妃聂氏的外甥女,以她的身份,不做正妃而做侧妃,一定会被耻笑。

范大老爷眉头深锁,他开始重新审视这桩亲事。

果然,距离会造成消息上的延迟。

范大老爷也算是消息灵通了,他甚至查到聂琼华死得不明不白,查到梁王府那个养女因为被聂氏嫌弃,而住到山上,却没有查到聂氏已经在王府里不管事了。

当然,即使他查到这些,也会误以为是聂氏是因为身体不好而暂时放权,王府里的琐事不管就不管了,但是儿女的亲事,还是要由她这位生母决定的。

可是到了梁地,虽然还没到梁都,风向却已经变了。

梁地人提到梁王府,句句不离大郡主,赵廷晗有病,又在王陵守孝,不提他很正常,可是同为女眷,老王妃却如同不存在一样,反倒是大郡主名声赫赫。

那孟家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姑娘,就是因为和大郡主扯上一点关系,便成了内定的梁王妃。

范大老爷有了退意,便去询问女儿的想法,女儿正值芳龄,又生得花容月貌,不嫁给赵廷晗,依然还有其他选择。

可是范秋筠却道:“传言而已,女儿听说那孟氏女长于山野之中,又因为守孝错过芳华,这样的女子,又岂能入得了姨母的眼,再说,表哥自幼长于京城,什么样的女子没有见过,怎能看得上她?大郡主和她有来往又如何,妹妹难道还能插手哥哥的亲事吗?”

范大老爷虽然觉得女儿想得太过简单,可是他一向宠爱这个女儿,女儿这样说了,他又觉得也可以一争。

范家父女一入梁地,赵云暖便得到消息了,待到他们给梁王府递了拜帖,赵云暖便笑了,有意思,这拜帖竟然是给她的。

范家是聂氏娘家的姻亲,于情于理,也应先拜见聂氏。

赵云暖猜到范家父女为何会来梁都,她假装不知,在府中接待了他们。

范秋筠一袭湖绿色的春衫,配着月白的裙子,珍珠头面配上明眸皓齿,端庄中不失灵动,果然是个美人。

可惜她与聂家是姻亲。

赵云暖拉着范秋筠的手,笑着说道:“范表妹来得正好,刚好可以参加三日后在紫藤山庄的春日宴,到时表妹能结识很多梁地的名门闺秀。”

范秋筠大喜,忙问:“表姐也去吗?”

赵云暖微笑:“我会去的。”

王室的孝期虽短,可除了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如无圣旨,其他人都要守足二十七个月。

这二十七个月,虽然不用像民间那样足不出户,可也不能太过张扬,比如宴会之类的,能免则免,当然,如果确实需要出席,只要不是玩得太花,也是无妨的。

这春日宴,办在梁王府的紫藤山庄里,赵云暖是主家,她说会去,也就是露个面而已,但是对于范秋筠而言,已经足够了。

Good Times

Good Times

好时节
Author:

Zhao Shiqing was born with an extraordinary gift; she coul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sts. When she was a child, her entire family was murdered, and she narrowly escaped. She was taken in as an adopted daughter by the King of Liang. From then on, Zhao Shiqing had a doting father, a fragile mother who couldn't take care of herself, a cunning older brother, a mama's boy younger brother, and a virtuous sister, along with a cold and beautiful teacher. Suddenly, one day, her father died, her family fell apart, and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harbinger of bad luck. Zhao Shiqing was driven out of the royal residence, and everyone avoided her. She then encountered Xiao Zhen, who had faked his death and came back to life. Zhao Shiqing felt both sorrow and joy. The sorrow came from discovering it was all a conspiracy, while the joy came from realizing there was someone whose situation was even worse than hers... This is a story of two harbingers of bad luck teaming up to share their misfortunes and fight monsters together. Novel keywords: Good Times, No Pop-ups, Good Times Full Text Download, Good Times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