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imes – Chapter 102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宝庆侯老夫人从宫里出来,便看到了自家大儿子,宝庆侯站在马前旁,等得心急火燎,好不容易看到老娘出来,他连忙迎上去:“阿娘,太妃她老人家怎么说?”

老夫人看他一眼,哼了一声:“问什么问,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回府再说!”

宝庆侯挤出笑容:“唉,儿子这不是着急吗?”

他亲自搀扶老夫人上了马车,自己骑马跟着。

回到府里,老夫人刚刚坐下,宝庆侯便迫不及待问道:“阿娘,宫里那位怎么说的?”

老夫人看他一眼,接过丫鬟捧上来的茶,慢条斯理抿了一口:“能怎么说?当然是不用咱们担心了。”

宝庆侯大喜过望:“还得是阿娘您亲自出马,哈哈,咱们玉儿有救了。”

老夫人斥道:“什么有救,这话听着就不吉利。”

宝庆侯忙道:“是是,咱们玉儿就是去刑部玩一圈儿,大吉大利。不过,阿娘,宫里那位是真给面子。”

老夫人冷哼一声:“姐妹一场,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宝庆侯环顾四周,目光如炬,丫鬟们识趣地退了出去,屋里只有母子二人。

宝庆侯说道:“咱们侯府,只要有您坐镇,就高枕无忧。”

老夫人放下茶盏,目光森森:“我也只比她年长两个月,你放心,我不会死在她前面,再说,龙椅上的那位虽然是她儿子,可她怕得很,怕是到死的时候,也不会把那件事说出来。”

宝庆侯心想,即使丽太妃不说出来,可是你老人家眼睛一闭,无论丽太妃那时是活着还是死了,皇帝还能给咱家面子吗?
不过宝庆侯转念一想,老母亲现在身子骨也还硬朗,再活上十几年没有问题,到了那时,玉儿也已人到中年,人会长大,性子不会再如现在这般冲动,给他娶个听话的媳妇,多纳几房妾室,他也就收心了。

知子莫若母,老夫人不用问也能猜到宝庆侯在想什么。

她淡淡说道:“明天你亲自往清静庵去一趟,送些药材补品过去,那位可要好好活着,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是,儿子明天亲自过去。”宝庆侯应道。

相比宝庆侯府的动静,梁王府则显得太过安静。

案子未有定论,聂二老爷的尸体便还留在刑部。

赵廷暄还在禁足,不能走出王府,聂家兄弟是他的伴读,那件事虽然是因他们而起,但是皇帝没有让他们禁足,他们反而可以随便出入。

听到聂二老爷的死讯,他们便去了刑部衙门,刑部告知要等到破案之后才能归还尸体,两人大怒:“凶手都抓了,怎么案子还没破?”

刑部的人语气冰冷:“谁说抓到的就是凶手了,一天没有定罪,那就一天不是凶手,你们不要在这里捣乱,快走!”

兄弟二人无奈,只能骂骂咧咧走出刑部,不过他们没有直接回王府。

以前每次出来,他们都要跟在赵廷暄身边,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许去,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们也没能见识到京城的花团锦簇。

文人雅士们常去的地方,他们没有去过,那传说中的风尘才女们,他们亦是不曾见过。

尤其是这一次,他们听说聂二老爷竟是死在柳如烟的香闺里,这让他们既震惊又羡慕。

没想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二叔父,竟然还是那柳如烟的入幕之宾。

国子监里既有勤奋好学的寒门子弟,亦有被家里长辈逼着来上学的京城纨绔。

聂家兄弟在国子监,没少听那些纨绔子弟说起京师三大风尘才女。

白浣清、吕品品和柳如烟!

这三位都是胸有丘壑,出口成章,据说,最好玩的就是击掌吟诗了,一声啪一声诗,只要想一想,就令少年人心潮澎湃。

前些天他们被燕侠打得鼻青脸肿,现在好不容易消肿了,他们终于可以出来,兄弟二人便想去探探那些锦绣之地。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在一条巷子里,被人从后面用麻袋套住,打了个半死,等到他们从晕死中苏醒过来,发现套在头上的麻袋没有了,而他们躺在一条破巷子里,四周还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

“你们是想白嫖,让人从窑子里扔出来的吧?”

“扑七(不是),扑七(不是)”

一张口,怎么还漏风了呢?
舌头舔了舔,娘嘞,原来是门牙掉了。

兄弟二人,一个掉了左门牙,一个掉了右门牙,凑在一起,两个门牙齐了。

但是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比读书人没有门牙更可怕的,那就是他们竟然没穿裤子!

难怪被说是从窑子里扔出来的,可是他们没有白嫖啊,他们还没去嫖呢。

不过,他们身上的银子没有了,想去报官,没穿裤子,只好求人家把他们送回梁王府,只是没人相信他们是梁王府的人,梁王府的人会没银子白嫖?会被扒了裤子扔到后巷?
谁信啊!
好在最后有人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五两银子的价格成交,同意去给梁王府送信,信送到,要给人家五两银子。

两个时辰后,聂家兄弟终于回到王府,两人不但鼻青脸肿,遍体鳞伤,而且还让半条街的人看到了他们的屁屁。

赵廷暄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原本他是准备让长史去刑部的,是这兄弟二人自告奋勇要去,他们是聂二老爷的侄子,由他们出面在情理之中。

可是谁能告诉赵廷暄,这兄弟二人不是去刑部了吗?

怎么又会出现在花街柳巷,而且还是以这样的形象?

无奈之下,赵廷暄只好又让长史去了刑部,长史有个同乡在刑部任职,打听之后,长史回来告诉赵廷暄:“那朱玉原本是关在刑部大牢里,可是今天忽然就换成单间了。”

赵廷暄不明白,问道:“单间,什么样的单间?”

长史压低声音:“但凡是被上面关照过的犯人,都会关在单间里,那单间里高床软枕,吃的也是小灶,一般被转到单间里的犯人,过不了几天就会放出去。”

赵廷暄吃了一惊:“那朱玉杀了人,还能放出来?不判他吗?”

长史低声说道:“下官的同乡说了,二老爷和朱玉是互殴,且,还是二老爷先动手,凶器是他的,插向咽候的那一刀更是二老爷自己捅的,这个案子,多半要按自杀结案,如是自杀,那朱玉肯定是要放出来的。”

赵廷暄噗通一下跌坐在椅子上。

自杀?

爱诗词爱美人的聂二老爷,他会拿着一把刀跑到花楼里自杀?

赵廷暄不信,其他人也不信。

可是事实证明,他就是自己跑到花楼里寻死的。

赵廷暄只觉脑袋嗡嗡,他想找个人商量商量,却发现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给他出谋划策。

京城的王府不能与梁地的王府相比,而京城王府的长史就是摆设,且,现在这位还是赵廷晗出京后由朝廷重新指派的,能去刑部打听消息已经很给赵廷暄面子了,至于其他的,长史不管,也没有这个能力。

利夫子是跟着赵廷暄一起进京的,赵廷暄很信任他,然而利夫子也只是教书夫子而已,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其他的,他不懂,也帮不上忙。

还有就是王府里的太监总管崔公公,不知为何,赵廷暄有些怕他,府里出了这样的事,赵廷暄不敢让他帮忙拿主意。

赵廷暄坐在椅子上,王府里的丫鬟并不尽责,椅子上连椅垫都没放,赵廷暄坐在那里,冰冷的寒意从里到外,心里也凉了。

他怀念以前在梁地的日子,哪怕是父王去世这么大的事,也有长姐顶在前面,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和长姐说一声,长姐就会帮他办好。

除了长姐,还有府里的那些忠仆,他有什么要求,忠仆们绞尽脑汁也要令他满意。

不像现在,他身边既没有人出主意,也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照顾他。

他忽然想起长姐一开始给他安排进京的史先生。

史先生跟随父王多年,不仅是在梁地,就是在京城也有人脉,且,他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若是史先生在这里,上次的事情肯定已经解决了,皇帝不会斥责他,更不会禁他的足。

赵廷暄后悔了。

他承认,刚开始听说史先生要跟着他一起进京时,他是很高兴的。

史先生为人并不古板,而且对他的印象很好,还曾在父王面前称赞过他。

可是后来,自己为何又不想让史先生跟来了呢?

赵廷暄仔细回想,哦,他想起来了,是他去过遂宁宫之后。

当时母妃是怎么说的?

母妃说史先生真正看重的只有大哥,从未把他放在眼里
他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虽然觉得母妃说的不是全对,可还是依着母亲的意思,婉拒了史先生的美意。

不仅是史先生,还有伴读。

北燕王世子的伴读是招考来的,虽然与他们交往不多,但是他们看向北燕王世子时,眼中充满崇敬和感激。

这样的神情,是聂家兄弟从未有过的。

聂家兄弟并不尊重他,在他们看来,他只是他们众多表兄弟中的一个,就连他们打着梁王府的名头狐假虎威时,抬出来的也是大哥,现任梁王。

至于感激,他们就更没有了,他们甚至还觉得给他做伴读,是给足了他面子。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可是从他们的语气里就能感觉出来,他们认为他的学问不如他们,他的见识也不如他们,他不配让他们做伴读。

赵廷暄忽然想到,原本的两名伴读不肯进京的时候,大哥和姐姐会怎么给他重选伴读呢?

会不会也像北燕王那样,在全地招考,挑选最出色且与他最契合的人,陪他一起进京?
会的。

虽然没有问过,但是赵廷暄相信,大哥和姐姐一定会这样做。

可是现在,他什么都没有。

没有史先生那样经验丰富又有人脉的幕僚辅助,没有谦逊谨慎又聪明好学的伴读在身边,甚至,他连几个忠心耿耿的侍卫都没有,姐姐让他带来的侍卫,也被他婉拒了,换成母妃的陪房,那几个陪房,都是聂家的家生子,在这王府里,他们只听聂二老爷的话
赵廷暄烦躁地抱住自己的脑袋,他发现他把好端端的事情全都弄成一团乱麻,明明姐姐为他铺好了路,可他却把这条路给掘了。

他后悔了。

可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路是他自己掘的,他只能坑坑洼洼走下去。

事情果然就如长史打听来的一样,没过几天,这案子便定成了自杀案。

朱玉是被抬出刑部单间的,因为他受伤了,他的屁股被聂二老爷捅了一刀,捅得不深,差不多已经好了。

但是捅了就是捅了,不能因为已经好了,他就不是受害人了。

所以他躺在锦榻上被抬出来,宝庆侯府甚至还在刑部门前放了两挂鞭炮。

朱玉没回侯府,他被抬到了梁王府。

赔钱!

宝庆侯府的人在梁王府门前破口大骂,不过没骂梁王府,骂的是聂二老爷,是聂家!

“姓聂的若是不想活了,就找个茅坑跳进去,临死还要找人垫背,不要脸,姓聂的祖坟是填了猪粪吧,后代子孙个个都是猪窝里草出来的(草是一种植物)。”

骂的不是梁王府,可又是在梁王府门前骂,梁王府的人出来,让他们去别处骂,他们不去,就在梁王府门前,无奈之下,赵廷暄只好让人拿了一千两的银票递出去。

朱玉从软榻上抬起头,对手下说道:“把这几张破银票扔他们脸上,这是打发要饭的呢,没有一万两银子,老子就住在这里了,去,搭帐篷,再去把白浣清和吕品品全都叫过来,在这儿陪老子睡觉!”

京城的梁王府即使再小,这也是王府。

在梁王府门前搭帐蓬还要让花娘过来,这叫什么事?

赵廷暄没有办法,只好让帐房凑银子,他来京城带了不少好东西,可是谁家帐上也没有那么多的现银,凑来凑去,也只凑出七千两,赵廷暄又拿出几件上好的玉件,这才让朱玉勉强同意撤走。

那伙人终于走了,赵廷暄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觉得空气也清爽了。(本章完)

Good Times

Good Times

好时节
Author:

Zhao Shiqing was born with an extraordinary gift; she coul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sts. When she was a child, her entire family was murdered, and she narrowly escaped. She was taken in as an adopted daughter by the King of Liang. From then on, Zhao Shiqing had a doting father, a fragile mother who couldn't take care of herself, a cunning older brother, a mama's boy younger brother, and a virtuous sister, along with a cold and beautiful teacher. Suddenly, one day, her father died, her family fell apart, and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harbinger of bad luck. Zhao Shiqing was driven out of the royal residence, and everyone avoided her. She then encountered Xiao Zhen, who had faked his death and came back to life. Zhao Shiqing felt both sorrow and joy. The sorrow came from discovering it was all a conspiracy, while the joy came from realizing there was someone whose situation was even worse than hers... This is a story of two harbingers of bad luck teaming up to share their misfortunes and fight monsters together. Novel keywords: Good Times, No Pop-ups, Good Times Full Text Download, Good Times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