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imes – Chapter 116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116章 说来话长(两章合一)

阿雷招供了。

他跟在崔荣身边多年,是崔荣最信任的人,有很多事情,都是由他去执行的。

更何况,还有贾家兄弟,这两人可不是只替崔荣一个人办事,崔荣这种接连犯下大错的官员,即使没有治罪,官位也早就不保了。

崔荣却还能换个地方继续做官,他上边当然有保护伞,那便是次辅邓潜!
这件事说来话长,前面说过,崔荣的长姐是太上皇的美人,王皇后被废,祸央池鱼,后宫削减了一大批人,崔美人便在其中,她被送去了紫竹观修行。

崔美人在进宫之前,有一个两情相悦的心上人,这人是个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的孤儿,自幼在善堂里长大,后来跟着善堂里的管事姓祝,名叫祝林。

祝林虽然一无所有,却很会读书,十六岁便考上了秀才。

他考上秀才之后,便得到崔家的资助,他与崔美人年龄相仿,在崔家的几次偶遇之后,一对少年人情愫渐生。

然而身为崔家的嫡长女,两人注定不会有结果。

祝林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只要他金榜题名,就有资格求娶崔家姑娘。

后来,祝林高中举人,当他兴冲冲回到庐州时,却得知崔美人已经进京选秀了。

再后来,崔美人选秀入宫,而祝林也在三年后考上进士。

那个时候,崔美人已经不是崔美人,她是崔居士,在紫竹观修行了。

而不久之后,祝林有了奇遇,他的亲人找到了他!
祝林本姓董,他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叔父都是翰林,董家有一门四翰林之称。

祝林三岁时,跟随生母回吴地娘家,船行江中遇到风浪,船翻了,其母丧生,而他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祝林的相貌随了董家人,以前他默默无闻,现在他成了进士,很快便引起了注意。

凭着他身上的胎记,祝林认祖归宗,改名董庆林。

董庆林说他不想外放,董家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让他留京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董家人并不知道董庆林留在京城的真正原因。

他是为了崔美人。

接下来的那些年里,董庆林一直默默托人关照着崔美人,崔美人在被送进紫竹观之后,便被崔家放弃了,若是没有董庆林,她早就被蹉磨死了。

董庆林和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也是一名翰林,清贵,却没有实权。

十几年前,崔荣考中进士,董庆林得知他是崔美人的二弟,便替他引荐了时任礼部侍郎的邓潜,崔荣拜邓潜为座师。

而邓潜与董庆林除了是朋友,两人还有一层关系。

董庆林虽然对崔美人一往情深,却没有守身如玉,身为董氏子孙,他不可能终身不娶。

在他认祖归宗的第二年,便娶了邓潜的妹妹为妻,可惜这位邓夫人没有留下子嗣便去世了。

董庆林虽然孝满后又另娶了,他与邓潜仍然是好友。

因为董庆林的关系,邓潜对崔荣很是看重,崔荣外放要去的地方,也是邓潜为他精挑细选的。

那个县矿藏丰富,邓家在那里有私矿,这也就注定,这个县的父母官必须,也只能是自己人。

崔荣初入官场,想要得到邓家的认可并不容易,他想要站稳脚跟,到任之后,便向邓家交了投名状。

那是一个年轻冲动却又一身正气的秀才,他查到邓家在开私矿,便悄悄搜集证据,准备送去京城,交给他仰慕的一位御史。

这名秀才,连同他搜集到的证据,都被贾家兄弟截获,一起交给了邓家。

这就是崔荣交给邓家的投名状。

从此,崔荣靠着邓家不但站稳脚跟,还从私矿里得到高额利润。

而那场地动,崔荣之所以没有及时救灾,是因为他把所有的衙役全都派给邓家了,哪里还有余力去救助百姓?
崔荣早就是邓家养的一条狗了。

而那时,董庆林的侄女已经进了东宫,做了太子妃。

而邓潜也已经做了次辅。

做了次辅之后,或许是为了避嫌,邓潜表面上不再与董庆林有往来,邓董两家虽然曾是姻亲,但是邓氏已经去世多年,又没有孩子,所以在世人看来,这两家已经没有关系了。

而董庆林对崔家依然很关照,崔荣的一个堂侄女参加选秀,在董庆林的运作下进了东宫,做了太子选侍,也成了太子妃的左膀右臂。

在外人看来,太子并不受宠,而做为太子岳家的董家虽然清贵,却没有实权,远不如三皇子。

可实际上,邓潜一直在暗中支持太子,只是他很聪明,做了很多假像,直到现在也没有露出马脚。

只是董庆林虽然关照崔家,可是在邓潜却没把崔家放在眼中。

一个三流世家而已。

至于曾为邓家看门护院的崔荣,早在地动之后,便成了弃子。

因此,崔荣花了不少银子,才托了邓潜的侄子,求到邓潜面前。

好在邓潜终于看到崔荣身上的剩余价值,把他调到了阜云。

阜云是个烂摊子,邓潜也只是想让崔荣在这里过渡一下,做出一点政绩,洗白以前的过失,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所用。

可惜崔荣太贪了,为了一千两银子,就胡乱判案,差一点就把自己的官位给作没了。

邓潜寿辰将近,崔荣绞尽脑汁送去一份厚礼,这份礼物送到邓潜的心坎上,便又给了崔荣一次机会。

只是崔荣自己也清楚,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他再出差错,邓潜不会再用他了。

邓潜这样的上位者,即使是被他弃用,也不会留下活口。

毕竟,谁不知道邓潜是清风明月,从不参与皇子间的争斗。

这也是看到那张大字报之后,崔荣为何要急着把王红红母子灭口了。

他要把这次的事件控制到最小,否则便不是当不当官的事了,而是他也离死不远了。

看完阿雷的供词,赵时晴觉得自己还是太单纯了。

她想到崔荣上面有人,也早就猜到崔家是太子党,可是却没有想到,崔荣上面的人竟然是邓潜!
她听说过这位邓次辅,父王在世时,曾经说过这位品格高洁,是朝廷中的清流。

清流?

开私矿?

杀人灭口?
见沈观月看着窗外的冬景若有所思,赵时晴问道:“你想什么呢?”

若是以前,赵时晴会以为沈观月压根听不懂这些事,可是在她看过沈观月写的文章之后,便不会再这样想了。

这分明是个黑芝麻馅的大汤圆啊。

沈观月收回目光,他的脸上是与年纪不符的沉重。

“这个案子到此为止,不要再往上面查了。”

赵时晴点点头,做为记名皇女,她还是懂的。

后衙。

阿雷和贾家兄弟一夜未归,崔荣知道一定是出事了。

否则以贾家兄弟的凶残,杀死王红红母子就像是捻死蚂蚁一样容易,又怎会直到现在也没有传回好消息?

可是崔荣不甘心,明明他已经在阜云站稳脚跟了,怎能因为一个贱人便前功尽弃?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处境,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阿雷不在,来报信的是另一个小厮。

崔荣现在最听不得的,便是“不好了”这三个字。

“大人,县衙外面围了很多百姓,他们都说自己是苦主,还说您是拿了贿赂。”

崔荣大怒,真是岂有此理。

阜云县又不是什么有钱的地方,他开价是一千两,能拿出一千两的人家屈指可数,再说,这些人家也不会全都来打官司啊,可想而知,外面那些百姓就是胡说八道,哪有这么多的苦主?

“让人把他们轰走!”崔荣吼道。

小厮出去,很快又回来:“不行啊,人越来越多,衙役们都被打了,那些百姓让您和夫人出去给他们一个说法。”

崔荣头晕脑胀,王姨娘气得两眼泛红:“凭啥让我出去,我又不是当官的。”

崔荣指着她吼道:“凭什么让你出去?你头上的簪子,手上的镯子,还有你那赚钱的胭脂铺子,哪一件不是别人送的?”

王姨娘冷哼:“我收这些,可也都是你同意了的,你别想怪在我头上。”

崔荣瞪着王姨娘,只觉这女人不但年老色衰,而且面目可憎。

都怪这个贱人,若不是她引狼入室,把王红红那个贱人接进家里,又怎会有今日的困境?

怪她,全都怪她!

自己是天子门生,世家子弟,本应如那天上的皎月,不染一丝尘埃。

可却因为这个女人,让自己被人唾弃,这女人该死!

一股怒气直冲天灵盖,崔荣扬手便给了王姨娘一记耳光。

他是读书人,这记耳光没有什么力气,可是王姨娘却被他打懵了。

王姨娘做梦也想不到,崔荣会打她?
她不是他的心肝宝贝红颜知己吗?

想当年他们一起看星星时,那些海誓山盟,崔荣全都忘了吗?

这些年,她给他生了四个儿女,还经绞尽脑汁,才能把儿子记在那黄脸婆名下,她容易吗?
她坐月子不能服侍他,他便转身睡了她的亲侄女,侄女连儿子都生了,却还是没有名分,且,以后也不会有。

为此,她都不敢和娘家人联系,若是被大哥和嫂子知道,她让王红红给姑父生了孩子,大哥和嫂子会打死她。

她连娘家这条退路都没有了,崔荣却还要打她。

不能忍,绝对不能忍。

王姨娘四下看看,丫鬟们早在两人争执时便自觉地退出去了,生怕听到不该听的。

没有人好啊,太好了!
王姨娘举起一只一尺多高的大红瓶,朝着崔荣的脑袋砸了下去!
崔荣没有如王姨娘想像得那样头破血流,而是五官乱飞,身子晃了晃,便倒了下去。

王姨娘是被气得冲晕头了,才会拿花瓶砸崔荣,现在崔荣倒下去了,王姨娘先是一怔,接着便反应过来,她闯祸了,不,她可能杀人了。

手里的花瓶咣当一声掉在地上,摔成无数碎片,王姨娘伸手小心翼翼探了崔荣的鼻息,有呼吸,还活着。

王姨娘松了口气,大声尖叫:“来人啊,来人啊,老爷被气晕了。”

李婆子,就是那位阜云县第一官方八卦发起人,她主动请缨去请大夫。

可是衙门后门也被愤怒的百姓堵住了,李婆子只能大声喊:“不得了,出大事了,知县夫人把知县给打死了,你们快点让条路,耽误知县大人办丧事,你们全都要吃板子!”

啥?知县死了?

听到这个惊天喜讯,百姓们反而沉默了,他们不是苦主,他们是冲着八卦才来的。

姑父睡侄女啊,阜云县里还是头一份,谁不想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啊,谁不想知道姑父和侄女是怎么相处的,侄女叫知县是叫姑父呢,还是叫夫君?

可是还没见到呢,知县竟然死了。

不行啊,知县不能死!
李婆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多好的百姓啊,知县这么坏,百姓们不计前嫌,还想让他活着。

李婆子掬一把并不存在的伤心泪,让门子打开大门,请这些善良的百姓进去见知县大人最后一面,而她继续去请大夫。

当李婆子带着大夫赶回来时,崔荣已经苏醒了,他是被打醒的。

是的,百姓们冲进来时,看到他们敬爱的知县倒在地上,旁边一个风韵犹存的艳妇正在嚎啕大哭。

不用问,这就是把亲侄女送到丈夫床上的王夫人。

不知是谁去探了探崔荣的鼻息,有气,没死。

百姓们已经知道这对狗男女不但睡侄女,而且收受贿赂,包庇凶手。

如果今天来的只有一两个人,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了。

所谓法不责众,于是这一群人,把躺在地上的崔荣,连同哭得声嘶力竭的王姨娘一起打,狗男女,打死活该!
衙役们都在前面维持秩序,不知道有人从后门进来,直到丫鬟急急忙忙来报信,他们这才赶回来,百姓们看到有衙役来了,一哄而散掉头就跑。

崔荣是被打醒的,他虽然醒过来了,但是嘴歪眼斜,口齿不清,大小便失禁。

崔荣中风了。

王姨娘被打得鼻青脸肿,更重要的是,那些百姓当中有手脚不干净的,别人打人,他们顺手牵羊。

这几天看到形势不对,王姨娘便把金银细软收拾出来,以备不时之需,结果,也被那些人抢走了。

李婆子带着大夫赶回来,看到活着的崔知县和王姨娘,李婆子开心极了,这两人现在的样子,比那戏台上的小丑可要有趣多了。

有银子赚,还能看热闹,李婆子对这份差事满意极了。

呀呀呀,小晴晴今天没能去京城,争取明天!

Good Times

Good Times

好时节
Author:

Zhao Shiqing was born with an extraordinary gift; she coul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sts. When she was a child, her entire family was murdered, and she narrowly escaped. She was taken in as an adopted daughter by the King of Liang. From then on, Zhao Shiqing had a doting father, a fragile mother who couldn't take care of herself, a cunning older brother, a mama's boy younger brother, and a virtuous sister, along with a cold and beautiful teacher. Suddenly, one day, her father died, her family fell apart, and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harbinger of bad luck. Zhao Shiqing was driven out of the royal residence, and everyone avoided her. She then encountered Xiao Zhen, who had faked his death and came back to life. Zhao Shiqing felt both sorrow and joy. The sorrow came from discovering it was all a conspiracy, while the joy came from realizing there was someone whose situation was even worse than hers... This is a story of two harbingers of bad luck teaming up to share their misfortunes and fight monsters together. Novel keywords: Good Times, No Pop-ups, Good Times Full Text Download, Good Times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