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imes – Chapter 117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县衙里的热闹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阿雷回来了。

和阿雷一起回来的,还有师爷苟然。

苟师爷跟随崔知县多年,他和阿雷一样,都是崔知县的心腹。

这两位在阜云县也算是名人了,百姓们即使没和他们说过话,也一定见过他们。

只是今天,这两位的形象都有些难以言表。

阿雷的脸上横七竖八几十条血道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左右对衬,就连长短深浅都是一模一样。

苟师爷脸上没有血道子,可是两只眼睛里却都是红血丝,眼下两团乌青,看上去也不比阿雷强多少。

还有就是,苟师爷身上这是什么味道?
看到半死不活的崔知县,平日里八面玲珑的苟师爷,两股颤颤,抖如筛糠。

崔知县和王姨娘现在的情况,已经不适合继续住在县衙里了,一来是他们住的地方已经被打砸了,二来愤怒的百姓还没有离开,都在衙门外面。

阿雷对苟师爷说道:“这里看病也不方便,不如把老爷和夫人送到二里营的宅子小住,师爷你说呢?”

苟师爷魂不守舍,阿雷说什么他便听什么,除了点头什么都不会了。

这也不能怪他,昨天晚上他被绑了,对方没有伤害他,但却把他用绳子绑在墓碑上,绑了整整一夜!
在极度的恐惧下,苟师爷吓晕了,今天早上,他是被童子尿灌醒的。

一般吓晕的人,一泡童子尿就能浇醒,可是苟师爷吓破了胆,浇头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必须灌,所以他睁开眼睛时,便看到三个嘻皮笑脸的小小子,他啊的一声尖叫,三个小孩哈哈大笑着跑远了。

那个黑得像泥鳅一样的小哥哥说了,一泡尿十个铜钱,他们三个就是三泡尿,那可是足足三十个铜钱啊!

好在苟师爷看到了来接他的阿雷,苟师爷脑袋嗡嗡,他甚至没有想起要回家换衣裳,便跟着阿雷来到县衙。

外面早有两驾小驴车等在那里,崔知县和王姨娘,连同他们的三个孩子都被塞进驴车里。

丫鬟婆子?没有的,崔知县身边有王姨娘照顾,哪里用得着丫鬟婆子。

二里营的宅子是崔荣买下来安置王红红的,只是阿雷和苟师爷全都没有想到,失踪了的王红红,此时正在这处宅子里。

看到狼狈不堪的崔荣和王姨娘,王红红抱着孩子,目光冷冷。

“姑父姑姑,好久没见,没想到吧,咱们又见面了。”

把崔知县一家送到二里营,阿雷和苟师爷便走了,阿雷还有另外的任务,他要去庐州,回崔家报信。

原本是要安排苟师爷同行的,可是苟师爷的承受能力太差,不宜远行,所以只能让他留下来。

至于阿雷,赵时晴担心他独自上路不安全,特意向甄五多借了两名侍卫陪他同行。

两名侍卫像拎小鸡一样,把阿雷扔到马背上,阿雷回头望一眼越来越远的阜云县,默默在心中说:老爷,阿雷是被逼的啊,您可不能怪阿雷啊。

三人一路之上换马不换人,马不停蹄,不久之后便到达庐州城。

听说崔荣派了亲随回来,崔大老爷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连同崔四少一起见了来人。

他们全都认识阿雷,和阿雷一起来的这两个黑大个虽然是生面孔,不过崔大老爷没有在意,衙门里那么多人,随便叫两个人护送阿雷也很正常。

看到崔大老爷和崔四少,阿雷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大老爷、四少爷,奴才总算见到你们了,我家大人病倒了,九少爷年纪还小需要照顾,姨娘忙不过来,再说,府里也要有顶门立户的人。”

这次崔荣忽然病倒,崔家上上下下既震惊又担心,但还是在心里默默松了口气。

只是生病,没说要银子。

崔二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她刚刚失去儿子,现在丈夫又病了,她想亲自过去照顾,可是老太爷和老太太都不同意,身为儿媳,她理应替夫尽孝,至于崔荣身边,有王姨娘照顾,再说,还可以让崔四少去侍疾。

相比已经死去的崔三少,崔四少更加聪慧,也更会读书,以后肯定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父亲生病,他不去侍疾,会被人诟病,日后金榜题名,难免会被有心之人用来攻讦。

阿雷一行,来时三个人,走的时候五个人,多了崔四少和他的长随阿安。

路上风餐露宿,不作多表,他们骑最快的马,用最短的时间来到阜云。

崔四少以为崔荣在县衙里养病,却没想到他们连城门都没有进,便被直接带到了二里营。

在这里,崔四少见到了嘴歪眼斜的崔荣,像是老了十岁的王姨娘,以及冲他冷笑的王红红,连同王红红怀里的孩子。

崔四少不明所以,等他发现阿雷没有跟着他一起进来时,他隐隐感觉到什么,可是院门已经从外面锁上了,他出不去了!

这一家人终于团聚,从此在这个小院子里,亲情满满。

崔荣屎尿自由,王姨娘让王红红侍候,王红红一个巴掌甩过去,王姨娘忍着恶心,把沾上粪便的被子衣裤扔到院子里,还不忘在崔荣的大腿根上拧了几把,崔荣疼得哇哇大叫,口齿不清地骂王姨娘是毒妇。

梁地的冬天虽然不像北燕那样冷得冻掉耳朵,可也寒风刺骨,两个女儿太小,王姨娘只能让崔四少去洗那些沾上粪便的被子和衣裤。

崔四少的手是用来写字画画的,他长这么大,从未洗过衣裳,甚至不知道衣裳怎么洗。

可是他不洗,就只能是王姨娘洗,他想让王红红洗,王红红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支鞭子,朝着崔四少便是两鞭子。

按理说,王红红只是一个弱质妇人,崔四少却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和王红红单挑,王红红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可事实上,王红红只是用鞭子抽了他一次,他便老实了,在王红红面前乖巧听话,只敢在王姨娘和弟弟妹妹身上撒气。

至于饭食,他们被送到这里的时候,赵时晴便给他们准备了柴米油盐,当然,大多都是王红红住在这里时留下来的,赵时晴心地善良,还让人搬来了两大缸咸菜。

所以他们一家吃喝不愁,但是需要自己烧火煮饭。

这一家子全都不会!

王红红命令两位姑娘去烧火,王姨娘和崔四少煮饭。

饭烧糊了,王红红劈头盖脸就是一鞭子,只好重新再煮,一来二去,竟然也煮得似模似样。

只是苦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崔荣,他每天都会挨打,刚开始只有王姨娘和王红红打他,后来崔四少也加入进来,崔荣被打得直喊救命。

就在这一家人的相爱相杀中,常微知州来到阜云,亲自接管,在朝廷没有派来新知县之前,常微知州暂代知县一职。

知州大人忐忑不安,做为崔荣的顶头上司,他当然知道崔荣在京城有人,而他也收过崔荣的孝敬,因此,他虽然看不上崔荣,可也只是在上次的争产案里,训斥过崔荣,至于扣俸禄这件事,不过就是做给百姓们看的,身为一地父母官,若还靠那点俸禄过日子,说出去也没有人会相信。

不过,当知州大人得知崔荣已经中风,且连话都说不利索之后,他终于松了口气。

崔荣死了才好。

阜云县在知州大人的管理下,终于平静下来,至少,衙门前不再围满百姓。

此时已经到了年根底下,赵时晴留下几名侍卫盯着崔荣一家,她带上甄五多,连同她的小分队,回到梁都。

崔荣的罪状,早已送往京城,按照京城一惯的操作,要等出了正月,才会处理此事。

后面的事,就留给那些当官的吧。

赵时晴直接去了王陵,这让想在梁都逛逛的沈望星非常失望,谁家好人大过年的去看坟头啊,虽说那是王陵,可王陵不也是坟头吗?

不过,当沈望星看到亲自相迎的梁王赵廷晗和大郡主赵云暖,沈望星惊呆了。

这是什么排面啊,竟然让梁王和大郡主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亲自迎接?
好在没过多久,这傻孩子终于知道,为啥赵时晴说没权利让他跟着自己的姓了。

因为这个赵,是皇室的那个赵,是大雍国姓!
现在想来,赵二小姐还是给他留了几分面子的。

换作别人,一定会说——

“你这混蛋,你也想姓赵?你配姓赵?你敢姓赵?”

十四五岁的孩子,想法总是特别多,而且特别偏。

和他同龄的赵时晴,此时正向哥哥姐姐介绍自己的外祖父。

赵时晴的亲生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甄五多便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

赵廷晗和赵云暖对这位世故却又不失诙谐的小老头非常尊敬,更何况小老头还给他们送了贵重的见面礼。

那是真的贵重,即使是从小到大见惯好东西的赵家兄妹,也几乎招架不住。

赵廷晗还在守孝,他只能在王陵会客,王陵里粗茶淡饭,自是不便招待客人,赵云暖想在王府里招待甄五多这位贵客,又怕小妹不肯回去,好在赵时晴根本不在意,她上次离开王陵时便和父王说过,她只是和聂氏断亲,可没有和王府里其他人断亲,这件事是父王同意了的,赵时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父王同意的事,她当然要照办。

腊月二十七,赵云暖代表哥哥赵廷晗,在王府里设宴招待甄五多,顺便为赵时晴接风。

还在孝期,宴是素宴,没有丝竹,也没有酒,但是赵云暖诚意满满,让甄五多彻底放下心来。

外孙女虽然一直都说这些年没有受过苦,但是甄五多没有全信,寄人篱下的日子岂会好过?
可是现在看到赵时晴与赵廷晗和赵云暖的相处,甄五多相信外孙女没有骗他。

百年之后他走了,外孙女也不会孤孤单单一个人,她没了外公,可还有哥哥姐姐。

至于到了那个时候,赵时晴是不是早已嫁人生子,甄五多是不会去想的,这世上没有一头猪,配得上他家这颗水灵灵的小白菜。

聂氏得知赵时晴回来了,气得咬牙切齿,这个白眼狼,回来竟然不来给她请安。

至于赵时晴上次说的那番话,聂氏自动略过了。

还是张嬷嬷提醒,聂氏才想起当时赵时晴放下的狠话。

赵时晴才懒得去管聂氏在想什么,她陪着甄五多,在王府里住到大年初三。

孝期的好处,就是没人来拜年,他们也不用应酬,可以清清静静地一家团聚。

赵时晴见到了袁晓棠,这才得知,袁晓棠已经有了新的身份,她现在改名孟晓棠,是已经致仕的孟老翰林的孙女。

孟老翰林的嫡长子是原配发妻所出,原配早亡,这位孟大老爷年少时与继母水火不容,十八岁那年更是愤而离家,从此与父亲断了联系。

前几年孟老翰林致仕回到梁地老家,继妻已经去世,儿女们都没在身边,孟老翰林膝下空虚,这才想起他还有个嫡长子,派人四处打听,这才得知孟大老爷早在几年前便死了。

孟大老爷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就在今年,孟老翰林把这位孟大姑娘接到梁地,因为给父亲守孝,孟大姑娘错过花期,如今已是花信之年,仍然待字闺中。

赵云暖讲完袁晓棠,不,孟晓棠的新身份,赵时晴好奇问道:“真的有一位孟大姑娘吗?”

赵云暖点点头:“孟大老爷确实有过一个女儿,可惜这位孟大姑娘七岁时便夭折了,即使没有晓棠,孟老翰林也想在善堂里领养一个孩子,给孟大老爷承继香火。”

至于为何不从其他孙子当中挑一个过继,当然是因为孟大老爷恨极了自己的继母,连带着对继母生的弟弟们也没有好感,至于本家,当年本家全都向着继母,没少帮着孟老翰林指责他,因此,孟大老爷这些年宁可躲在小山村里穷困潦倒,也没有回到本家,过继本家的孩子继承他的香火,孟大老爷说不定会气得从坟里跳出来。

永嘉帝下旨,让赵廷晗一年内成亲,现在还有半年的时间,这半年里,孟晓棠有充足的时间适应新的身份。

而孟家的家世,非常适合做藩王妃的娘家。

书香门第,清贵而不富贵,没有实权,也没有带过兵的武将,孟老翰林虽然在翰林院多年,著书立说,可却只教过一个学生,那个学生还被他教成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呆子,现在也是一位翰林。

迎娶这种人家教养出来的藩王妃,是大雍历代皇帝喜闻乐见的。

比如聂氏。(本章完)

Good Times

Good Times

好时节
Author:

Zhao Shiqing was born with an extraordinary gift; she coul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sts. When she was a child, her entire family was murdered, and she narrowly escaped. She was taken in as an adopted daughter by the King of Liang. From then on, Zhao Shiqing had a doting father, a fragile mother who couldn't take care of herself, a cunning older brother, a mama's boy younger brother, and a virtuous sister, along with a cold and beautiful teacher. Suddenly, one day, her father died, her family fell apart, and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harbinger of bad luck. Zhao Shiqing was driven out of the royal residence, and everyone avoided her. She then encountered Xiao Zhen, who had faked his death and came back to life. Zhao Shiqing felt both sorrow and joy. The sorrow came from discovering it was all a conspiracy, while the joy came from realizing there was someone whose situation was even worse than hers... This is a story of two harbingers of bad luck teaming up to share their misfortunes and fight monsters together. Novel keywords: Good Times, No Pop-ups, Good Times Full Text Download, Good Times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