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 Chapter 169

You have 20 free translations remaining for this category.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为阿姐置力办嫁妆,春宁是没有经验的。好在大伯母拟了一张单子,只说让他看着置办,就那点银子肯定是没办法购齐的,只能买多少算多少。

只是春宁问询了几样东西的价格后有点傻眼:他身上揣的这点银子真的买不了两样!

十里红妆是娘家人给的底气,除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外,更是女人的一生。

大户人家嫁女儿才有的场景历历在目。长姐出嫁时大红床开路,浩浩荡荡的队伍由上百号家丁随从护院送进了吴家。

看着眼前大红床的价格春宁明白了大伯母在拟阿姐时为何叹气:她知道目前肖家全部家当都不能为阿姐买一张大红床。

“公子,这是黄花梨木的婚床,贵府在哪条街,公子看得上我们这就送货上门。”

“多谢了,我再看看。”

不得不说,读书让春宁的气质不弱,京城大户人家养起来的公子哥往那儿一站,再加上今日穿的是长姐送来的京城新式布料做的衣衫,更显了七分贵气。

见他站在大红床前看了又看,似乎在下着某种决心,小二都不敢怠慢连忙表示可以送货上门。

“暂时不用,我再看看。”

春宁心里是难受的,如果祖父没有蒙冤,肖家没有落难,阿姐的嫁妆不至于这么寒酸:他连一张大红床都没法给阿姐买!
“行,公子随便看,我们店的家具都是上好的木料,我师傅的工匠手艺也是顶顶好的。”小二卖力的推荐:“毫不夸张的说,在蜀州我师傅郭木匠排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

“公子好眼光,选择了我们郭木匠的店。我们也提供上门量尺寸定制家具。根据贵府新房布局量身定制,可以由公子提供材料也可以指定木材”

工匠手艺好,材料好,款式新颖,但是价格也高。

这个家具店可不比别人的每天都是人来人往,这儿是三天不开张,开张就能吃三年。

好不容易来一个有眼光的客人,小二卖力的推荐。

“公子您看上哪一款……”

“不用了,谢谢,回头有需要再来找你们。”

人家越热情春宁越是不好意思,得体的准备撤退。

看着春宁走出店门,小二还是很遗憾的。

“你还真是不怕累啊,和他说这么多,你看他像买得起这种黄花梨木床的人吗?”旁边一个小伙儿就势利眼得多:“不是我说,他进门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根本就不是买得起的样子。”

“为什么?”

小二是新来不久的学徒,对师傅交待的话句句上心。

师傅说对客倌进门就得热情招呼,详细介绍,不可怠慢。

三师兄怎么说一看他就买不起?

也是,依着三师兄的个性,买得起的客倌他会像狗腿子似的上前献殷勤,老爷公子夫人太太嘴甜得能腻死一个人。

“你看他才多少岁?”

“十四五岁的样子吧。”小二道:“富人家的公子哥儿十四五岁订亲,十六七岁完婚都是正常的,不像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没点本事二十岁都没办法娶上媳妇。”

“是啊,十四五岁的公子哥,你说什么样的家庭需要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自己来订婚床?”

小二愣了一下。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从说亲开始到六礼都是长辈出面的,一个自己都还没长醒的孩子,哪就需要他来订。”

“所以三师兄就看得出来,他确实是买不起的?”小二不解道:“买不起为什么要来看呢?”

小二觉得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连大门都不敢进。

“对了,三师兄说他买不起还看衣着吗?”

“衣着?”三师兄笑了一下:“你还真是年轻啊,他那身衣着倒是撑门面的,布料是蜀州没有的,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时下江南最新式的。这人,家世不显赫,但又见过世面,认得咱们的好货,是真买不起的。”

“三师兄真厉害啊,不仅认得木材,还能识得客人身份。”

难怪师兄弟们都说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经他手卖出的家具很多,很得师傅器重。

自己来了半年了,学技术差侯,看店也不讨喜,后来的师弟都比自己厉害。

哎,还是笨了些啊。

还得好好学!
想着刚才的公子,小二还很遗憾,这是唯一一个认真听他讲完的客人,给人感觉挺好的。当时还觉得他应该是喜欢的,若是他能买得起……

春宁刚出店门就遇上了赵明华。

“春宁,你怎么一人出来了,这可是蜀州……”

说完又觉得自己太蠢了,春宁虽然没来过蜀州,但他是京城长大的人,只要识得字认得路,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赵哥忙完了?”

赵明华一到蜀州就忙他店上的账目这些,所以春宁决定自己出门走走看看。

想着手上的银子和大伯母开的单子,春宁心里有点发窘,他都没脸在赵明华面前说起这事儿了。

“春宁,我约了蜀墨斋的掌柜看几幅字画,你跟我一起去吧。”

“好。”

古董字画都在大伯母拟的陪嫁单子上,春宁刚才路过一家也去看了看,里面的字画倒也有几幅好的,可惜的是价格也好。

春宁就有一种无力感: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听赵明华的意思是他和蜀墨斋的掌柜熟悉,不知道价格上能不能让一让,如果有合适的买上两副也能凑个数吧。

春宁跟着赵明华走了一会儿,走到了一间字画店。

咦,这不是自己刚才看过的吗?
一抬头,好吧,正是蜀墨斋,只是自己刚才只顾着往店里走都没有看招牌。

“赵公子来了。”店小二见状连忙热情招呼:“我们掌柜吩咐了,赵公子来了直接上二楼雅间喝茶,小的这就去请掌柜的来。”

“好,有劳。”赵明华点了点头,对春宁道:“走吧,我们上二楼雅间喝茶。”

春宁发现,不仅店小二,连二楼掺茶水的小二都对赵明华很熟悉。

“赵公子请,这位公子请。”

赵明华点了点头,食指轻敲了桌面一下。

春宁看明白了,这是对倒茶的小二表示点头致意的意思。

说起喝茶,还是跟着赵明华才学的。

以前他可不愿意喝茶,他喝的是祖父或阿姐调配的养生汤。

到蜀地后发现这儿有钱没钱的老人都喜欢喝盖碗茶。

在镇上会有大大小小的茶馆,花上两文钱坐半天,当然他们喝的或许不是茶,还是那种感觉,是那种气氛。

赵明华曾带着春宁去坐过那种老人们坐的茶馆,他们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咳嗽一边谈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

用赵明华的话说,不管哪一个茶馆总有一两个能吹牛的老人享受着被众人崇拜的模样。那个时候的他们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侃侃而谈,大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上的事儿知一半地下的事全知道的意思。

喝茶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还要附和一下。

当然,也有那些唱反调的人偏要和他较真,去争辩,去争一个输赢,争得面红耳赤都不肯认输。

春宁知道,蜀地的茶楼与京城的茶楼截然不同。

京城的茶楼更多的是请了说书先生,众人围坐听一个故事,精彩时众人喝彩打赏皆有。

蜀地茶楼的茶客则是自谈自娱自乐,更热闹更接地气一些。

“喝吧,这是蜀地的明前茶,和你们京城的不一样。”

赵明华举杯对春宁道:“等会儿文掌柜来了,我们看几副字画。”

“好。”春宁点头。

看着赵明华收起了他那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改了一副世家公子哥的模样,心里暗暗心惊,果然如阿姐所言:出门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如果不是和他相处了两年多,春宁都不知道赵家三公子变脸比翻书还快。

正想着,门口传来了脚步声。

“赵公子,别来无恙。”

“文掌柜,打扰你了。忙着啊?”

“嗨,瞎忙。”文掌柜道:“前几日收了一本古书,是真迹,可惜坏了一大半了,老夫心疼尝试着修复,结果发现无从下手。”

文掌柜突然想起来了:“说起,赵公子在这方面挺有造诣的,还请你多指教。”

“修古书啊,这玩意儿费劲儿得很。”赵明华清咳了一下:“回头看看。”

“还是别回头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赵公子,你务必指点指点。”

“文掌柜还真是……”赵明华有几分无奈:“我今日来是想看几幅合心意的字画,并不为其他。”

“好说好说,先看看古书,回头赵公子看上什么都是成本价给你,如何?”

“文掌柜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春宁就看赵明华和文掌柜闲聊着谈起了一桩他比较感兴趣的事儿:古书修复。

他有点想不明白,赵明华在昌州那可是人人都知道的纨绔公子哥儿呀,怎么会懂古书修复的?
莫不是也是装吧?
春宁对古书的修复是有点了解,也有点感兴趣,但是真的不懂。

当然,他更知道古书的修复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一个不小心就得毁经典。

赵明华想装都装不下去的吧?

他也表示很期待见证一下这种奇迹的出现。

“赵公子,请务必帮帮忙。”

“既然文掌柜都说到这儿来了,那我就去看看吧。”

文掌柜将二人引到了一间书房,这间书房三面墙上都是书架,书架上的书真是琳琅满目,让他有一瞬间的失神。

春宁是读书之人,对书籍是爱不释手,想当初肖家的书房里也有很多藏书,可惜了……

“二位公子,呶,这就是那本古书。”

不得不说,当掌柜的人就是有眼力见,赵明华没有刻意的引荐春宁,是因为他身份特殊,但是干什么都是带上他的。

文掌柜多精明的人啊,你不说我就不问,但是我对你带的朋友表示尊敬。

喊赵明华的时候也会喊上春宁。

春宁一看那古书……好吧,损坏得真是严重。

整本书都是卷起来的,有好些地方破损了,破损的地方甚至都看不清楚字了。

“文掌柜,你不会是闹着玩儿吧,就这样的货色了也值得你修复?”

赵明公一见气笑了:“你是太清闲了?要依着我,不如重新抄写一本。”

“赵公子,你再仔细看看?”

赵明华上前看了一眼。

“好吧,我承认,有修复价值。”

春宁也看,探头一看时愣住了,那是一本医书?
因为上面画的是人体经络骨骼,春宁看得眉眼一跳。

这书若是……

“这是前朝医圣的手抄本《跌打损伤纪要》”文掌柜介绍道:“这种古书千金难买,奈何文某才疏学浅又不懂医,对这上面的内容连一知半解都做不到,真正是无从下手。”

“赵公子,你若是能将这本书修复出来,文某愿意……”

赵明华一抬手打断他将报酬说出来。

“文掌柜忘记了赵某也不懂医。”赵明华没错过春宁看那本医书时脸上微妙的表情变化:“要修复这本书没有医术肯定不行,还要有修复古书的本事。”

“老夫何尝不知道啊。”文掌柜万分遗憾:“可惜的是这样的人无处可寻。”

“文掌柜,不如将这本古书出了吧。”

啥?
“我的意思是,我将这本古书收了,回头给它找一个有缘人,别的不说,书中记下的这些要害能流传下来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儿。”

文掌柜……我是让你来修复古书的,不是让你来趁火打劫的。

“凡事都讲究一个缘,今日让我见着了这本古书,我也能给它找到有缘人,文掌柜不如成人之美,成就一下这本古书重新炴发生机的机会?”

“赵公子确认能让古书炴发生机?”

“确认,但这人绝对不是我。”

“不知老夫可否见见那位高人?”

“不能,她避世多年,早已不见外人。”

“这还真是遗憾啊。”文掌柜显然很纠结。

“文掌柜若是愿意出,价格好说。”

“这不是价格的问题,就是……”文掌柜想了想:“老夫有一个不请之请。”

“请讲。”

“待古书修复之后,可否让老夫看一看。”

“可以。”赵明华道:“但我估计,至少是一两年后了。”

“三五年都行。”文掌柜是真的很喜欢这本书:“老夫应该还能活些年头,希望有能看到这本书炴发生机的一天。”

“自然能的。”赵明华道:“不知价格几何?”

文掌柜伸出一个手指头。

“一十两银子?”赵明华问。(本章完)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落魄药女养家日常
Author:

The renowned imperial physician, Doctor Xiao, was embroiled in a case of false pregnancy involving a concubine and was executed. Men over the age of twelve were exiled, while the female relatives and young children were granted the benevolence of the Empress Dowager and returned to their ancestral home in Shu. Unexpectedly, the relatives who had been protected by Doctor Xiao turned away a group of women and children, occupying their ancestral property and expelling them from the family. A group of pampered women and children, having nothing to depend on, found Xiao Chunuan, who loved reading and grinding medicine, to be the pillar of the family. She taught her family to wash clothes and cook to survive; she taught her younger sisters to forage for wild vegetables and prepare medicinal herbs; she taught her younger brother to learn business and practice martial arts to strengthen his body, while ensuring that they studied literature and literacy despite three generations not being able to take the imperial exam; she worked hard to earn money and also wanted to help their exiled relatives; her grandmother arranged a marriage for Chunuan, only for the clan leader's daughter to come knocking and cause trouble. Good people are often bullied, and those who are kind are taken advantage of. Old grudges and new enmities are all accounted for. Xiao Chunuan was never one to go easy on others; she was ready to engage in both literary and martial contests!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