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18

You have 20 free translations remaining for this category.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18章 叔孙通

风雪落在咸阳城,淳于越望着一驾驾离开的马车,每一驾马车上都坐着一位齐鲁博士,而且都有秦军周全的护送。

再回头看去,周青臣也登上了车驾。

淳于越道:“此去北方,多顺从秦军,切莫违抗军令。”

周青臣坐在车驾上,一言不发,就任由秦军赶着马车将他带出了咸阳。

淳于越神色凝重地送别这些人,这才见到身边还站着一个人,也望着远去的车驾。

此人正是被始皇帝与丞相李斯请来咸阳的待诏博士,叔孙通。

淳于越道:“希望,这些人去了之后能平安回来。”

叔孙通抚须迎风而立,道:“会回来了的,李斯不过是想让他们看看北方的形势,而不是为了杀他们。”

淳于越又道:“听闻你见过公子扶苏?”

叔孙通叹道:“见过一次。”

“可惜,公子一直不见老夫。”

叔孙通又道:“今天还有几个老友要见。”

淳于越神色不悦还想再说什么,再回头看去,见那叔孙通已快步走远了。

雪天中的咸阳城,十分萧条。

扶苏觉得,当天色就要入夜的时候,反倒会让人觉得咸阳城很温暖,因为入夜的时候,在咸阳城一间间屋子中都点着灯火。

黑夜笼罩咸阳,漫天都是风雪,家家户户的窗台上还有积雪。

那从人们家中窗户照出来的点点灯火光,在这个寒夜中显得异常温暖。

扶苏从城墙边的鼓楼走了下来,刚刚站在鼓楼上,看着万家灯火的景色,这种感觉很好。

前来换防的士兵,见到公子连忙行礼。

扶苏颔首道:“有劳了。”

士兵再一次躬身行礼。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人都是善于追求自我价值提升的,其实这也无关是否是秦人,换作别人,不论是谁都一样,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太渴望一个能够上升的通道。

扶苏想起了自己的家仆,几个妇人为了争抢一架高效的纺车都会互相敌对。

李斯从一个廷尉升任到丞相是一次自我价值的提升。

田安递上一卷书,道:“公子这是,章邯将军送来的名册。”

扶苏接过名册确认了一番,又道:“早些休息吧。”

闻言,田安退出了公子的寝殿。

这辈子,扶苏已经习惯了每天不知几点睡,每天不知几点醒的生活。

只有在每天醒来的时候,扶苏问了田安之后,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大概是昨天太晚睡了,扶苏醒来洗漱着,问了田安之后,才知道现在是辰时。

不过现在都休朝了,也就不用在意什么时候睡醒。

洗漱完,扶苏用浸了热水的布巾,使劲擦了擦脸,随后在冷空气长出一口气,热气化作了一团雾。

洗漱完,扶苏亲手准备着自己的早食。

今天的天气依旧灰蒙蒙的,扶苏坐在炉子边,等着米粥煮开。

有个内侍脚步匆匆而来,“公子,有人求见。”

平日里老师来见,这些内侍也会直接说丞相来了。

扶苏喝着一碗热水,道:“谁来求见?”

“是个叫叔孙通的人,说是来还书的。”

扶苏一手端着碗,碗中的热水还在冒着热气,又道:“请人进来。”

早晨时分的高泉宫是忙碌的,来来往往的宫人们正在打扫这里,清扫着地面的积雪。

宫里的积雪看起来更厚,叔孙通走在清理出来的小道中,一直来到了殿前。

公子扶苏就坐在殿前,而在面前还有三个炉子,每个炉子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陶碗。

叔孙通双手捧起竹简,道:“公子,这是先前伏生老先生所借的书,臣特来归还。”

扶苏示意让田安接过书卷,一边揭开陶碗的盖子,将一些切好的鱼肉放入碗中,再煮片刻。

叔孙通观察着公子的举动有些好奇,疑惑的眨了眨眼。

叔孙通的须发花白,从须发上来看该有五十岁有余了,再从他的气色还有微胖的脸颊来看,大概有四十岁,如今的古人实在不好分辨年龄。

就比如说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留着长长的须髯,不把对方的胡子刮了,光是看着那张满是须髯的脸,就会往三十岁以上猜测对方的年纪。

而在古人的样貌上来看,扶苏又发现中年时期就白须白发的人也有不少,可能一个须发花白的人只有三十余岁,四十余岁?

注意到对方的目光,以及以上这些念想,就是扶苏刚刚在几个呼吸间所思虑的。

而面对对方好奇地目光,扶苏道:“怎么,大秦公子亲自动手做饭食很奇怪吗?”

闻言,叔孙通又连忙行礼,解释道:“臣……臣只是觉得少见。”

扶苏道:“其实吧,做饭是一件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消耗时光与成就感,你就当我这个大秦公子太清闲了。”

叔孙通又是意外一笑,又道:“大秦的公子的确与当年六国的公子不同。”

不得不说,听这人讲话很舒服,齐鲁博士中还是有会说话的。

扶苏将鱼粥端了起来,摆在一旁放凉片刻,又将另一个炉子上正在煮着的豆浆也端了下来。

“这个叫做豆浆,是商颜山的人们磨出来的,研磨此物很累的。”

田安明白公子的意思,就将桌案搬了上来。

叔孙通的面前放着一碗豆浆,一碗鱼粥。

扶苏自顾自地吃着,还又看了看搁在一旁的竹简。

叔孙通又看了看四下,这里的每一个内侍与宫女都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

见公子已快将一碗粥喝完了,叔孙通这才端起碗饮下一口热粥,温热的粥入口,还有些咸味,夹杂着一些鱼肉。

这碗粥好吃得让叔孙通瞪大了眼,他大口吞咽着将碗中的粥全部喝完。

再端起一旁的豆浆,仰头一口气喝完。

如此,叔孙通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又意识到是在公子面前失礼了,忙面带惭愧的躬身行礼。

扶苏道:“无妨,我不在意这些礼节……嗯,也难怪你们说秦人粗鄙。”

叔孙通道:“臣不觉得秦人粗鄙。”

扶苏的目光依旧在书上,接着道:“当年不论是燕赵,齐人,还是楚人,都说秦人不识礼数。”

叔孙通道:“臣以为所谓礼并非拘泥一言一行,而在于制,所谓礼制……”

这一说,这位齐鲁博士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关于礼的事。

其实他讲的这些大抵上都是不重要的,往往是为了让你听晕头转向,而后你自己也就忘了当时为何发问了。

扶苏又道:“听闻昨天丞相让你们这些齐鲁博士去北方,你们还在老师的门前叫骂?”

叔孙通稍一思量,忙回道:“臣昨日在拜访好友。”

昨天的事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扶苏本想为难一下这位博士。

不得不说他又是个十分狡猾又聪明的人,一句话两头谁也不得罪,干脆拿出了一个不在场证明。

言外之意,我不在那里,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了,我在朋友家吃饭。

大抵如此……

扶苏询问道:“你在咸阳的朋友很多吗?”

叔孙通道:“其实那些人并不全是臣的朋友,是臣的老师故友,多数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师的名望,希望将他们的孩子送去齐地读书,这才讨好臣,不瞒公子,只要臣在咸阳每天都有人邀请臣。”

所以呀,孔子他老人家后人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个名门老师,而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学术背景,多半就是叔孙通的老师,孔子的后人孔鲋。

扶苏没见过孔鲋其人,但从这些事来说,这个时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师效应。

古人从来不傻,就像是叔孙通,他来者不拒,但对于对方的求学,会不会答应就两说了。

因此,古人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值得研究,以及有着深刻的反思价值。

扶苏接着道:“我的老师当今丞相,丞相师出荀子,如此说来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但我才疏学浅,我的老师忙于国事,实在是分身乏术,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

叔孙通道:“公子但说无妨。”

“我在商颜山下有三千家仆,还有三百余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我想要给他们找一个老师,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教他们。”

见叔孙通没有当即答应,扶苏又道:“若他们能够在老先生门下学有所成,将来我会让他们去北方杀敌,杀敌有了功就恢复他们的户籍,让他们在大秦为官。”

叔孙通还是没有答应。

扶苏继续画着大饼,道:“如此一来,你就有三百个弟子,并且这三百人都是大秦的官吏,但凡这三百人中有三五人能够成为大秦重臣,老先生也可以名满天下了。”

叔孙通听到这话明显神色有了些许变化,他十分恭敬地行礼,心底里有了警惕,这位秦国公子实在厉害。

“能否容臣思量……”

“半个时辰。”

“这……”

“老先生,若不愿,我也不勉强。”

本来是伏生找公子借的书,他叔孙通是来还书的,伏生欠公子的人情怎么落在自己的头上,还遇到了一个口齿如此厉害的公子。

思来想去,公子将好处也都讲了,本就欠着人情。

叔孙通真是三缄其口,最后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好硬着头皮道:“臣领命。”

言罢,叔孙通肠子都悔青了,若自己不答应,公子让人去议论老师孔鲋,后果更不堪设想。

大秦的公子还是个少年人,叔孙通实在没想到贤明的公子扶苏竟然会提出这般要求。

扶苏看了看天色,又道:“田安。”

“在。”

“安排车驾,送老先生去商颜山,现在到了商颜山,下午时分还能上课,让章邯将军安排住宿与教课时辰。”

三两句,公子扶苏就将这位老先生送了出去。

直到坐在了车驾上,叔孙通还在反复懊悔,怎么就答应了?

田安自然是高兴的,公子三两句话就给商颜山的孩子们找了一个老师。

田安走到了高泉宫,回禀道:“公子,就怕这位老先生教不好,不好好教。”

扶苏还在盘算着自己的私产,又道:“没关系,教不好就换一个,近来军中还有往商颜山送去的杂物吗?”

田安从书架上拿下一卷竹简,回道:“章邯将军都记录在案了。”

“哗啦……”

扶苏将竹简打开,核对着一件件杂物,秦法的治理下往来文书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记录,包括每个细节,就如军中送到商颜山的每一根木头,每一尺布都要一清二楚。

一来这即是给军中交底,让军中放心,而这些往来记录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落人口舌。

田安又道:“公子,丞相安排的宅邸公子至今还未去看过。”

扶苏道:“现在还有人去那处宅邸拜访吗?”

“回公子,入冬之后就没人去拜访了,人们都快忘记了。”

扶苏稍稍点头,又道:“把书架整理好。”

田安点头,亲自给公子收拾着书架,那一卷书放在哪一个格子,哪一类书在哪一列都有标记,不能放错,也不能乱放。

到了午时,田安听到内侍们议论,便又来禀报,“公子,今天有人去拜访丞相了。”

待叔孙通到地方之后,扶苏还要等着章邯的回报,一边喂着鱼疑惑道:“记得自休朝之后,老师就不见客了。”

“此人进了丞相的宅邸,还被丞相宴请。”

“什么人?”

“回公子,其人名叫张苍,传闻是丞相的好友,而且与丞相师出同门,亦是荀子的弟子,就在咸阳任职御史,当初是丞相向陛下举荐的。”

扶苏还在看着荀子他老人家的典籍,其中就有荀子老人家对孟子的评价。

扶苏道:“张苍是御史?”

“回公子,张苍虽是御史,但管着文书卷宗,平日里官吏需要调阅卷宗,需要查问典籍,都要张苍批复准许,咸阳宫的藏书有几何,也都是张苍在看管,皇帝评价过,其人博学多识。”

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很多,不过教出来的弟子,真是每一个都不同。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