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 Chapter 194

You have 20 free translations remaining for this category.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194章

“若必须要挑陪房的话,我还是希望能识字,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

春暖不需要干一些苦力活或种地的人,这些人一抓一大把。

人好找,能把事儿做好的人难寻。

“这样的人估计只能去昌州或蜀地买。”

许氏点头,春暖挑人真的与众不同。

在这偏远的小镇上想买称心如意的人也是有些难的,毕竟大部分都是贫寒之家,走到卖儿卖女卖身地步的人,谁又有钱供孩子读书呢。

识字算账能干事儿的,只能是大户人家做过的一些奴才。

但是,这样的奴才又有不少的心眼。

挑人,那可真正是拼眼力见儿的事儿。

“嗯,可以去昌州看看。”

“那让春宁去。”

去昌州算远了,许氏原想自己去,可又碍于女子之身:“春宁也没挑人的经验?算了,我还是亲自去一趟昌州吧。”

在挑下人这种事儿上,许氏自诩没看走过眼。

给春暖挑陪房挑丫头是一件大事,许氏决定自己亲自去。

“有劳大伯母了。”

春暖心里很清楚,大伯母真的就是一个当家主母的气度。

小事一般都不会在意,大事上她从来不缺席,发挥着她主心骨的作用。

“这是我应该做的。”拍了拍春暖的手:“你母亲说这几日头没这么疼了,我也放心不少,你三婶昨日也开始出来和我们聊天了。”

一门三妯娌,两个小的都生病了。

许氏又自责起来,认为是自己这个长嫂没有照顾好她们。

所以在春暖的事情上,她尽量自己去做,也省得去劳累徐氏。

春暖看得出来,母亲徐氏性子软不说,还很有依赖感。

当初在徐家她排行老三,从小也没撑过事儿;嫁到肖家排行老二,更用不上她操心什么。

对中馈对俗务,她是有多远避多远,压根儿不想去劳累自己。

许氏要去给闺女挑陪房挑丫头,徐氏就只余下感谢两个字可说了。

“我这身子骨也不争气,有劳大嫂了。”

“你呀,别多想,好好养着身子就成。”许氏笑笑:“有我呢。”

一句有我呢,徐氏心安理得的目送春宁和许氏去了昌州。

许氏是第一次到昌州,看到街道两边站着不少的人头上插着稻草就很惊讶。

“春宁,昌州卖儿卖女的人家一直很多吗?”

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太对劲儿呢?
许氏是很敏感的人,她脑子里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念头:战乱。

“以前这条街卖儿卖女的人很少。”

春宁和赵明华来过这里,今日的场景是以前从未见过的:“这是怎么了?”

春宁想了想对许氏道。

“大伯母,不如我先送您到赵哥的茶楼去坐坐,看看是个什么情形。”

春宁都不敢带着许氏直接去挑人,一走进去一准儿被人围了。

卖人的太多了,他们都渴望主家能快点将自己买回去。

就他和许氏两人,要是被围被冲散了是很危险的事儿。

“也好。”

许氏从来不会武断,很听得尽劝说。

春宁让马车将大伯母送到了赵明华的女子茶园。

掌柜是赵明华从母亲的给的人选里挑出来的夏雨,她一眼就认出春宁,虽然没见过许氏,也大约知道是肖家的长辈,立即迎了上来。

“夫人,肖公子来了,快请进。”夏雨道:“夫人和公子是来找三少爷的吗?”

“赵哥在不在这儿?”

“不在,三少爷最近好像很忙,不过有事儿的话奴婢可以派人去请他。”

夏雨是知道他在哪儿的。

“不用。”春宁道:“既然赵哥很忙,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我们先歇一歇。”

“好,请雅间里坐,请问喝点什么茶?”

雅间是少爷留着自己享用的,他曾交待过,肖家来人了也要往雅间里请。

“给大伯母来点玫瑰花茶。”

“好,公子呢?”

“我要一杯清茶即可。”

“二位请稍等。”

等夏雨出去后,许氏才问春宁。

“这些女子也能当小二?”

“是的,女子茶园的掌柜和小二都是女子。”

春宁是知道赵明华这个茶园是阿姐建议下开起来的:“大伯母看她们如何?”

“很不错,难怪暖暖要有一技之长的丫头和陪房。”

这些女子不再拘泥于窝在内宅端茶倒水,而是能走到人前经营挣钱。

这个赵明华还真是有想法。

很快茶和糕点都送上来了。

“夫人,公子,请慢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夏雨准备退下的时候,许氏叫住了她。

“姑娘可知昌州最近为什么这么多卖儿卖女的人家?”

“回夫人,卖身的人确实有点大,大约是在半个月前多起来的。”夏雨在茶楼里也听到过少的八卦:“有些是大户人家发卖的;有一些是以前是当差主家落难后又被重新发落的……”

“发生了什么吗?”

“听闻外面在打仗,不仅仅官兵相互之间在打,官兵还会骚扰百姓,强抢大户人家的人和财产……”

“这不是胡闹吗?”

许氏震惊的看向春宁。

“这是怎么回事儿?”

蜀地有这么乱吗?

“听闻是三王爷起兵造反。”

这其中有多少是三王爷的人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趁乱起哄的人不少。

各自为王,又打着三王爷的旗号。

“蜀郡那边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昌州还好,还没有……”

正说着,就听见街边一阵哄闹。

“快跑快跑,三王爷的人马打过来了。”

“快关门啊,快点。”

“跑慢了要被抓丁,女的要送去军营。”

“这个挨千刀的三王爷,就凭他这样凶残怎么也不能坐上那把椅子。”

“可不,快点跑吧,迟了被抓住了就惨了。”

人们四下里散去,夏雨说了一声得罪,大步跑了出去,很快,女子茶园的房门就给关上了。

“这样……没事儿吧?”

许氏的心都漏跳了半拍,这世道真的好乱啊!
“夫人放心,我家少爷做足了准备,没人敢进来。”

外间,赵明华请了几个护院日依看守着女子茶园的。

“那就好,那就好。”

许氏是见过大世面,但是没见过这么乱的。

一阵兵慌马乱之后,街道又恢复了平静。

“你们这样没事儿吧?”

许氏还心有余悸,看夏雨却面不改色的开门营业了,很是担心。

“没事儿,已经习惯了,他们就像蝗虫一样,时不时的要出来闹腾一下。”

正说着话,街上传来了凄惨的喊娘声。

“怎么了?”

都是当娘的人,许氏听到那喊声心都揪紧了。

那是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街上哭着找娘。

“可能是走散了,也可能是被那些乱军抢走了。”夏雨道:“这段时间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但凡是一个女人跑慢了被他们看见了都没有好下场。”

“这……”许氏惊呆了:“还有王法吗?”

王法是什么?
弱肉强食,天高皇帝远,他们就是王法。

夏雨说这种情况天天都有,早已见怪不惊了。

但是两个孩子叫得太可怜了。

许氏不免产生了同情心。

路边围着的人指指点点都说可怜。

有一个老妇人就要上前去拉两个孩子。

“不好,这两个孩子要是落在吴婆子手上就惨了。”夏雨咬牙切齿:“这个老虔婆不干好事,专门拐卖孩子,而且卖到那种肮脏的地方去。”

“那怎么办?能不能将那两个孩子救下来呀?”

“我是不方便出面。”夏雨道:“夫人,您看……”

“行,我去。”

许氏知道夏雨是熟人,都说宁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她是不方便出面。

许氏不一样,她第一次来昌州,也没人认得她。

“我去看看。”

许氏原本就是一身贵气,这会儿更是拿出了当家主母的气势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儿?”许氏上前直接将吴婆子的手拉开:“你拉我们家这两个孩子做甚?”

“你是谁?”

吴婆子警觉,一抬眼看到了一身贵气的许氏瞬间就不敢再造次了。

“囡囡囝囝,你俩怎么在这儿,你娘呢?”

两个孩子饶是眼泪鼻涕一起流着,也看得出来谁好谁坏。

一转身就拉住了许氏的衣角。

“夫人,娘亲不见了,夫人……”

“乖,别怕,你们先跟着我,回头我让人找你娘去。”

吴婆子看着这一幕有心想要说点什么,最后还是不敢开口了。

看热闹的见许氏衣着华丽,又一身贵气也就无话可谈。

许氏一手牵一个手进了茶楼。

“来,先去洗个手洗把脸。”许氏吩咐道:“夏雨是吧,你先取些糕点来让这两个孩子吃着。”

两个孩子洗手回来规矩的坐着。

许氏看得出来,倒也是有些聪明也有教养。

“来,吃吧。”许氏将夏雨端上来的糕点送到两个孩子面前让她们吃。

两个孩子见状相视一眼,直接跪在了许氏面前。

“多谢夫人的救命之恩,还请夫人帮我们找找娘亲。”

“这孩子,这孩子,赶紧的起来。”

许氏连忙将两人扶起来。

“告诉我,你们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回夫人,我叫小喜,弟弟叫小庆,我们是双生子。”女孩子懂事早,口齿伶俐:“我们是从蜀郡来的,娘亲带着我们来找爹爹……”

通过小喜的讲述,许氏知道她们今年八岁了,也知道蜀郡比这儿还乱。

爹爹是在昌州一个商行当差,娘亲是蜀郡的一个秀才女儿,识得一些字,这对儿女由外祖父三岁就启蒙了,去年外祖父病逝后才中断了学业。

许氏很感慨,果然读过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很聪明的知道避凶趋吉,同样是两个陌生人拉她们,她选择了自己而不是吴婆子。

还知道跪在了许氏面前求她帮忙找娘亲。

在述说过程中也很头衔。

“你娘亲叫什么名字,你们是在哪儿走丢的?”

经过描述知道是在大军进城的时候挤掉的。

他们也并没有看到娘亲被人抢走。

也就是说,只是走散了?

“夫人,不如我这边先派人去寻寻?”

夏雨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如果只是走散了,她们的娘亲应该也在找人。”

“可以。”许氏点头:“你们俩哪儿都别去了,就在这茶楼里等着消息。”

“多谢夫人,多谢这位姐姐。”

“不客气,饿了吧,先吃点糕点垫着肚子,累了就先在这儿休息。”许氏道:“没找到你娘亲之前,哪儿也不要走,刚才那个婆子不是什么好人。”

“是,小喜听夫人的。”

许氏一声叹息。

“对了,你说你们父亲在昌州的商队里做事,是哪个商队?”

“不太清楚,娘亲也有三年多没有爹爹的消息了。”

昌州的商队有好几个,最大的是周七爷的商队。

只知道她们的爹名叫余长发。

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蜀郡,但是三年前就没现回来,也没有家书。

外祖父病逝后,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没有钱就变卖家产,一天天的卖得只剩下三间屋子了。

两个月前蜀郡出现了叛军,为了避祸,他们的母亲决定带着孩子前来昌州寻亲。

好不容易来到昌州,结果才进城门就遇上了叛军,人潮涌动,瞬间的工夫母子三人就走散了。

叛军过后,他们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忍不住就哭了。

没想到哭声引来了坏人,也引来了好人。

小喜小庆就留在了茶楼里,许氏给夏雨说了要买人的事儿。

“夫人,您要买人不如让我家少爷给您找人伢子,他认得的那个人伢子手上的人都是调教过的,还不错。”

“行,可以。”

反正是给暖暖买的,有着赵明华帮忙更好。

夏雨连忙吩咐人去通知少爷。

春宁和许氏就在茶楼里等着。

很快,赵明华就来了。

“这两个孩子是?”

一眼看到了许氏身边坐着的小孩,不是肖家的,也不像是村子里的邻居。

“这是小喜小庆,他们和大人走散了,我让她们在这儿等着。”许氏道:“我和春宁来是想给暖暖买几个丫头和两家陪房,你看有没有合适的人伢子。”

“行,我这就去找伍叔,他手上调教了一批人出来。”赵明华道:“这两个孩子,要不要交给官府?”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落魄药女养家日常
Author:

The renowned imperial physician, Doctor Xiao, was embroiled in a case of false pregnancy involving a concubine and was executed. Men over the age of twelve were exiled, while the female relatives and young children were granted the benevolence of the Empress Dowager and returned to their ancestral home in Shu. Unexpectedly, the relatives who had been protected by Doctor Xiao turned away a group of women and children, occupying their ancestral property and expelling them from the family. A group of pampered women and children, having nothing to depend on, found Xiao Chunuan, who loved reading and grinding medicine, to be the pillar of the family. She taught her family to wash clothes and cook to survive; she taught her younger sisters to forage for wild vegetables and prepare medicinal herbs; she taught her younger brother to learn business and practice martial arts to strengthen his body, while ensuring that they studied literature and literacy despite three generations not being able to take the imperial exam; she worked hard to earn money and also wanted to help their exiled relatives; her grandmother arranged a marriage for Chunuan, only for the clan leader's daughter to come knocking and cause trouble. Good people are often bullied, and those who are kind are taken advantage of. Old grudges and new enmities are all accounted for. Xiao Chunuan was never one to go easy on others; she was ready to engage in both literary and martial contests!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