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 Chapter 208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208章

李氏对肖春暖各种感谢。

“不用客气,回去好好养着吧,你还年轻,身子骨好才是最好的底气。”

看着李氏被下人扶着上了马车,马车消失在视线中。

肖春暖不由的感慨万千。

人啊,真的不能看表面。

表面上风风光光的曲老爷最得宠的姨娘,事实上在正室面前连一条狗都不如,生死只在她的一念之间。

想要看个病,还得跪着求老爷有得到这个机会。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所以,女人,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肖春暖忍不住一声叹息。

“怎么了,她的病无药可治?”

赵明华走过来就听见了肖春暖的叹息:“连你都没有办法的话,那她可真是命不好了。曲老爷又该要纳第五房妾室了。”

春暖就这么看着赵明华。

“怎么,我说错了什么吗?”

“话没说错,只不过,让你失望了,她的病,能治。”

“能治就行,你还叹息什么呢?”赵明华回过神来:“对了,你说我话没说错是指?”

“不管这位姨娘是死是活,曲老爷都会再纳第五房第六房……”

“对啊,曲老爷就爱好一口,谁都知道。”

这些只是明表面的姨娘,后院通房丫头也不少。

所以那几个真的不在乎的。

“男人就是这样薄情。”

传说李氏生了他唯一的儿子,所以很宠爱这个小妾。

宠爱,只不过是外人眼中的幌子,他真正爱的只有自己。

“暖暖,你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啊。”

赵明华这才惊觉自己挖了一个坑把自己给埋了,连忙举起双手投降。

“我绝对不是那种人,我只对你一人好。”

春暖笑了笑。

这话,她也只是听听就好!
时间最是能验证人心,新婚燕尔倒也无话可讲,三五年之后,十年八年之后呢?

在这个对女人要求三从四德,对男人三妻四妾的时代里,女人要是还天真就是真的蠢。

赵明华看见春暖的笑毛骨悚然。

“暖暖,真的,我肯定不会薄情的,我是深情,我是专情……”

“谢谢,我挺好命的,能遇上你,三生有幸。”

这话,感觉是在表扬,也好像是在讽刺。

赵明华的心啊……都是曲老爷惹的祸。

“以后不给她们看诊了。”

“错。”春暖摇了摇头:“我身为女子,恰好又懂一点医术,我想为女子做点事儿。”

开办一个女子诊室?
专门替女子看诊,解决她们的一些难言之隐。

“那不行。”

赵明华一口就否定了。

肖春暖就看着他。

这男人,知道什么叫约法三章吗?
成亲不到一年,契约就失效了?

“开办了诊室,每天都会有病人来看诊。你的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够用,我不同意你去坐诊。”

赵明华的解释让春暖点了点头。

“所以,我才和你商量,我是不会去坐诊的。”

春暖深深的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相对于看诊她更喜欢制药。

“我的意思是挑选三五个懂药理的女子,我亲自教导她们,然后坐诊。”

“这样的女子怕是不容易找。”

毕竟世间肖春暖只有一个。

“其实也不一定,你看我就是因为出生在杏林之家,从小有机会看医书识药材,也正因为这样才会被祖父教导,像我这样的女子应该还有。”

“真的假的,要不然,我问问陈大夫。”

陈大夫在百草堂坐诊了三十八年,孙女都十六岁了。

“巧了,老夫那孙女还真有点喜欢看医书,一回去就缠着问这问那。”陈大夫表示肖春暖的事儿后劲儿有点大:“那孩子还说要学三少奶奶,也要做一个会制药的女大夫呢。”

这都怪自己,自从见到肖春暖后在家里就时不时的夸赞,说肖太医的孙女好厉害好厉害,自家孙女一听也就想要跟着学了。

家里老婆子就有意见,说好好的孙女学什么不好,非要学那药,什么汤汤水水都搞,满身都的药渣子味道。

陈大夫也颇为无奈。

一边是家的强烈反对,一边是孙女的强烈要求,他都不知道该不该教,能不能教。

不过,看着肖春暖嫁得了赵明华这个好夫君,而且还得到了赵家人的一致尊重,陈大夫觉得能学点医术也是不错的,谁说女子只能相夫教子,把脉看诊不更有能力?

看看今天那位病人,来了指名点姓要三少奶奶看诊,还给了自己二两银子的跑腿费,你说给三少奶奶的诊费该是多少?
这样的女子,不看人脸色吃饭,不受制于人,多好。

还真打算回去和老妻谈谈这事儿呢,没想到就被三少爷三少奶奶问上了。

“陈大夫,你介意你孙女坐诊不?专门为女子看诊?”

“这个……”陈大夫仔细想了想:“若是她的夫家不介意,老夫也不介意,毕竟,能出诊坐诊的女大夫少之又少,也是女患者的福音。”

肖春暖听到这话也很是无语了。

这都是什么话呀?

自己有足够的底气,还怕夫家不允?
如果是一个拖后腿的夫家,不要也罢!

眼光格局能不能放开一点儿?

“陈大夫,你的孙女要是能坐诊出诊了,那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姑娘,并不是谁都能配得上她的,在选夫家的时候应该是你们更有底气挑选别人,而不是坐等被别人挑选。”赵明华忍不住现身说法:“你看我们家暖暖,正是因为我了解她,尊重她,才会求娶她,让她在我赵家继续发光发亮。而不是娶回来就藏起来,明珠蒙尘那是一种悲哀。”

赵明华差点就说了,如果单纯的想要一个女子为他生儿育女,大可不必找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将其埋没了就是一种作孽。

春暖觉得赵明华说得对。

嫁闺女不是单纯的为了嫁而嫁,而是要给她找到一个尊重体谅她的人相携一生。

为了附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那样婚后的日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陈大夫,我想见见你孙女。”

春暖将自己想开女子诊室的事儿说了。

“您的意思是跟着您学医吗,三少奶奶?”

“是的,我要找三到五个有基础的,愿意学医的女子教导她们看诊女子病。”春暖道:“今天这位病人的事儿让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女子做点什么这样我才能安心。”

“三少奶奶大义,能得三少奶奶亲自教导那是莫大的福气。”

不得不说,陈大夫也有一颗上进的心,他甚至都想问一句:自己这个年近六旬的学生收不收?

“老夫这就回去给孙女说去,她一定很高兴。”

陈家,陈大夫将话一说完,全家几乎是一致反对。

只有陈小音坚持要去学习。

陈大夫甚至都处于中立状态,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她的婚嫁问题。

老婆子说得挺吓人的,没有人家愿意自己家的儿媳妇出去坐诊,抛头露面算怎么一回事儿?
说要是影响了孙女小音的婚嫁,她要和自己拼老命。

“爹,儿子也觉得一个女孩子学医不靠谱,世上哪有女大夫?”

儿媳妇也反对:“小音今年都快十六了,之前给她说亲也不听,一直推辞,等再过两年就大了,更不好谈好人家了。”

儿媳妇的意思是当务之急要嫁人。

“爷爷,孙女要学医。”

陈小音急了,她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是唯一的机会了。

“孙女也要像赵家三少奶奶那样厉害。”

“小音啊,你这是胡闹,人家是京城人长得也好,不愁嫁的,你可不能和人家相比较。”

“娘,若是不让我学医,我就不嫁人。”

陈小音脾气一上来直接出言威胁。

“胡闹,哪有女子不嫁人的,不嫁人就去当姑子去,咱陈家不养老闺女。”

陈老太气得直接拍桌子。

“当姑子就当姑子。”陈间也丝毫不害怕,抓了桌上的剪刀就要剪头发。

“小音,不得胡闹。”

亲娘唐氏吓得连忙将剪刀夺了过去:“不得无礼,快给你奶奶道歉。”

老太太已经气得一脸的铁青了。

“翅膀硬了,反了天了,你这个不孝女……”

“娘,您消消气,消消气,小音是您看着长大的孙女,就是嘴巴臭了些,没有不孝顺……”

不孝女三个字要是传出去,小音还怎么嫁人?

唐氏对婆婆口无遮拦也是很郁闷,却又不敢直接顶撞她,为了维护女儿的名声,还是出言劝说。

“你们都消停一点。”

老虎为发威,以为他是病猫,陈大夫一声厉喝:“这事儿也不一定,得让三少奶奶见过人,看看小音有没有天赋再说。”

“老头子,你是要毁了陈家的女娃子不成?”

一个陈小音不要紧,陈家还有五个女孩慢慢长大,都是要嫁人的。

到时候除了一个陈小音,谁还敢娶陈家女?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别再多言了,这事儿,听我的。先去见三少奶奶,如果她说小音能成,就学,不成,小音也就别折腾了,收好心安安心心嫁人。”

“多谢爷爷。”

能争取到这一步,陈小音也觉得实属不易了。

她万分感激,而且,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赵家三少奶奶的看重,一定可以学医的。

肖春暖要收女子学医,罗婶子听了连忙问三丫能不能学?

“当然可以。”

三丫也是一个实诚的姑娘,这两年在肖家帮忙做药丸也懂了很多医理,也跟着学了不少的字。

“多谢三少奶奶。”

罗婶子觉得春暖嫁人了,就应该尊称她为三少奶奶,冠以夫家的排号称谓是没有毛病的。

“婶子,你还是叫我春暖吧。”

肖春暖觉得回到娘家了都还要被人称赵三少奶奶,真是不习惯。

“行行行,春暖,你说三丫能学出来不?”

“能,肯定能。”

只是,三丫这个名字也应该改一改吧。

别以后当女大夫了还叫三丫。

“嗨,女孩子出来就是大丫二丫三丫,名字都只是一个称呼,又没有学问,不知道该叫一个啥,要不,春暖,辛苦你一下,给三丫取一个名字吧。”

“取名字?”

又是这么难的事儿。

春暖想了想,学习就需要敏而好学。

“那就叫罗敏吧。”

三丫知道自己的名字叫罗敏,又能跟着春暖学医,自然高兴得很。

吴氏听说春暖在招学徒,也跑来求春暖收了她女儿梅儿。

“梅儿不是跟着妹妹身边吗,怎么想要学医?”

“奴婢确实想学医。”

跟了二姑娘学医,能自己制药丸能给人看诊治病,就能挣银子,那样就可以养活一家人,多好啊。

春暖问了春燕春姝,她们都没有兴趣,不过同意梅儿去学医。

还想找春暖学医的还有县城坐堂大夫钟大夫的小女儿钟苗苗。

春暖见过陈大夫的孙女陈小音后看到了她脸上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很是欣赏。

是的,陈小音比罗敏、吴梅和钟苗苗更有进取心,更想学医,学精。

又因为她有一些基础,很多时候春暖一点就通透了。

“陈大夫,假以时日,陈小音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大夫的。”

陈家让她安心嫁人的事儿被春暖知道了连忙找陈大夫说情:“不管小音嫁到哪家,最好还是让她能得到学医和坐诊的自由,要不然就埋没人才了。”

“多谢三少奶奶看重。”

陈大夫也没料到自己这个孙女平时小打小闹的,居然还真有这样的造化。

是的,在他眼里,能得到肖春暖的看重就是真的有天赋。

不是说了吗,他一大把年纪了医术都还不如三少奶奶呢。

现在小音能拜师学医,是再好不过的事儿。

不过,陈大夫也聪明,悄悄的给陈小音做了一个约定:将她所学的知识悉数传授给陈家的嫡次孙陈响。

陈响是陈大夫一手教导的接班人,只不过自己医术实在是有限,感觉陈家的医术也没办法突破极限。

若是能学到肖春暖的本事,陈家以后未必就不能开药铺。

不管未来如何,可以先做做梦,朝着这方面想想也不犯罪。

“那不行,我不能随便将师傅教导的本事泄露出去。”

没想到,陈小音断然拒绝。

“你这孩子,你这丫头……”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The Daily Life of a Down-and-Out Pharmacist Supporting Her Family

落魄药女养家日常
Author:

The renowned imperial physician, Doctor Xiao, was embroiled in a case of false pregnancy involving a concubine and was executed. Men over the age of twelve were exiled, while the female relatives and young children were granted the benevolence of the Empress Dowager and returned to their ancestral home in Shu. Unexpectedly, the relatives who had been protected by Doctor Xiao turned away a group of women and children, occupying their ancestral property and expelling them from the family. A group of pampered women and children, having nothing to depend on, found Xiao Chunuan, who loved reading and grinding medicine, to be the pillar of the family. She taught her family to wash clothes and cook to survive; she taught her younger sisters to forage for wild vegetables and prepare medicinal herbs; she taught her younger brother to learn business and practice martial arts to strengthen his body, while ensuring that they studied literature and literacy despite three generations not being able to take the imperial exam; she worked hard to earn money and also wanted to help their exiled relatives; her grandmother arranged a marriage for Chunuan, only for the clan leader's daughter to come knocking and cause trouble. Good people are often bullied, and those who are kind are taken advantage of. Old grudges and new enmities are all accounted for. Xiao Chunuan was never one to go easy on others; she was ready to engage in both literary and martial contests!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