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43

第43章 挖通

公子的话语在大殿内隐隐回响,
田安看了眼殿内正在处置国事的父子,陛下不再问了,公子则专心处置着国事。

他收回目光,走到一旁的台阶下,烧着泥炉等着水煮沸,守在殿外,闭着眼让老迈的身躯沐浴在阳光下。

近来,每天这个时候,是田安觉得最放松的时候,不用为了高泉宫的琐事烦恼,也不用为了敬业县的事奔走。

不过,田安最怀念在咸阳桥边的那段时光,那时候看着公子抓鱼,或者是陪着公子整理文书,夕阳下公子独坐在咸阳桥边的光景。

虽然那段时间很短暂,但那时候可以心无旁骛,安静且不着急地做每一件事,没有朝中的诸多事打扰公子,也没有敬业县的事来让公子分心。

田安觉得那半年过得很快。

如果将来有一天,真的老得不能再为公子办事了,田安想着就将公子在咸阳桥边的那间小屋再搭起来,在那里慢慢死去。

不多时就有内侍送来了消息,紧接着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内侍来报。

禀报的都是些有关御史府,博士府,丞相府的议论。

田安在这些话语中,挑选着轻重缓急。

而那堆化石正在被一个个侍卫拉了下去,这些东西多半会被存放在咸阳宫,存放很多很多年。

外面的人也只会留下一些传言,这些传言或真或假。

又坐了片刻之后,田安将煮开的热水倒出两碗,稍稍放凉了片刻,再端在木盆上,双手端着木盆,木盆上是两碗煮开过的热水。

因脱下了鞋履,走路并无声音,田安的脚步不徐不疾,先是给始皇帝端上一碗,放在边上,而后再将另一碗递给公子。

“公子,博士府的淳于越在议论今天的事。”

扶苏一手执笔正在书写着,道:“他说什么?”

“淳于越说今天的这些都是丞相安排的,包括那些指认龙骨祥瑞的人也都是丞相安排的。”

扶苏微微颔首,道:“把这些话讲给丞相听。”

田安又行了一礼,躬身退到了殿外,唤来一个内侍低声言语了几句话,那个小内侍就快步离开了。

丞相府,张苍正在帮着李斯批复着南征粮草调度之事,忽见一个小吏带着一位宫里的内侍匆匆而来。

张苍将手中的一卷文书放到边上,见到这个内侍在丞相身边低声说了两句话,就离开了。

只是说了三两句,张苍发现丞相的脸色难看了几分,大概是听到了什么不好的事。

不过,眼前有这么多事要办,张苍也无法去想这么多。

将眼前的文书都整理好之后,他起身道:“丞相,南征所需的粮草调度都安排下去了。”

闻言,李斯的脸色这才稍有缓和,他道:“嗯,有劳你了。”

再看张苍递来的卷宗,其实张苍在算术一道十分了得,从未见他出错过,他说需要多少粮草,那就是多少粮草。

李斯只是过了一眼,就让人吩咐下去。

张苍道:“如今南征已起,这战一年内多半不会结果,苍以为往后几年负担会很大。”

李斯一手搁在桌案上,沉声道:“修渠迁民之事,你帮助公子去安排,来年那些田亩一定要种上粮食。”

“这就去。”

张苍行礼离开。

明明是午后,外面的风却更冷了。

有关敬业县挖渠,挖出祥瑞的事,只是在咸阳城风闻了一阵。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对始皇帝与公子扶苏来说这就足够了,至于真相如何那就人云亦云了。

关中入冬之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咸阳宫又休朝了。

过了秋收就是冬藏,人们开始了窝冬。

这天,张苍看着漫天大雪,得知了休朝之后的张苍长长松了一口气,他又在咸阳过了一年。

走入自家屋中,张苍看着桌上放着的书卷,今天公子又说了有关土地与赋税的。

这些问题公子总是会乐此不疲,一次次地追问。

一卷竹简铺开在桌上,上面写着公子的新问题,又是关于土地分配的追问。

今天,张苍没有足够的心力应付这些事,他今天还要去一趟敬业县,安排好丞相的交代。

在张苍的印象里,近来他在丞相府看到了一卷文书,是有人听说在敬业渠挖到了祥瑞之后,希望时候减免赋税的,这卷文书送去章台宫,只是至今都没有给回复。

张苍掐灭桌上的油灯,披上一件外衣,踩着自家院中的积雪走到门口。

伸手推开大门,张苍便见到在雪中依旧热闹的咸阳城。

这个时候正值农闲,粮食足够的人家多半是在家中窝冬,粮食不够或者家里孩子多的人家,多半会出来找活做。

张苍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着的是一卷卷的书,走在热闹的街道上。

正要走出咸阳城的城门,张苍见到一个骑兵策马而来,那人高声道:“南征捷报。”

张苍看着那个传令的士兵快步跑入了咸阳城,一路朝着咸阳宫而去了。

刚走出咸阳城两步,张苍望向咸阳桥方向,自从那座桥修好之后,从西面来咸阳城的人更多了,让咸阳城更繁华了。

公子曾经说过,这个关中还不够大,还不够好。

在咸阳城外,张苍找了一驾牛车,吩咐道:“去咸阳桥。”

赶牛的老汉见张苍穿着显贵,也不敢多问,挥着手中的草鞭子,让牛走得更快些。

咸阳桥就在西渭河,张苍发现自从此桥落成之后,还没来好好看过,桥上的行人与商旅不绝,还有人牵着骆驼一边走着一边叫卖着。

有孩童从桥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

西渭河的水流很急,不过桥却很稳。

张苍下了牛车,迈步走上桥,来回走了好几步,满意点头。

这座桥很结实,当初为了建好这座桥,公子可是在河边守了一整个夏天。

现在的咸阳桥可以作为大军西进的主道,张苍一度觉得没有咸阳桥的关中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以前的关中少了西进的道路,所以一直不够完整。

明年说不定又会有不少人迁入关中,也会派出不少的官吏前往中原各地。

这些年总会如此。

敬业县,这两天又挖出了不少的骸骨,叔孙通都让人保存了起来,之后一起呈给咸阳。

距离上一次,张苍在敬业县调度人手开凿河渠,那几乎是去年的事了。

章邯再一次见到张苍,丞相又派张苍来了,有了能力出众的张苍协助,心里就有底了。

张苍客气道:“苍不能在这里久留,之后还要去下游的几个县走动。”

章邯颔首道:“是为了迁民垦田之事?”

张苍又道:“苍还要让各县都拿出人手挖掘河渠。”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在敬业县没有什么好吩咐的,整个县的人都是为了这条渠劳作,不论男女老少,围绕着这条渠每天都要劳作。

张苍看了看修渠的进度,还有暗渠里的情况,便坐在驴车上,打算一路去下游的村县。

他正要离开,叔孙通快步跑来,道:“张御史,那祥瑞之事可还有人计较?”

张苍坐在车辕上,一手拿着一卷竹简,回道:“老先生急智,帮了公子与丞相大忙。”

叔孙通长叹道:“没人再计较就好。”

张苍在敬业县留了一个时辰,交代了几句话,就一路朝着洛水河的下游而去。

叔孙通在冷风中回头,一路朝着河渠走去,寒风吹得他的须发飘起,本意上他想问的,岂是祥瑞之事还有人计较?
他是想问,可有儒家子弟非议他叔孙通?
朝野肯定都知道了祥瑞之事,应该会有很多入秦博士议论他叔孙通。

尤其是淳于越其人,多半会认为他叔孙通竟然帮着维护暴秦。

所谓祥瑞龙骨,这种把戏瞒得住寻常人,瞒得住他淳于越吗?
叔孙通阅人无数,见到的人多了,秦廷厉害的人有很多,有李斯,张苍,冯去疾,王贲,蒙恬……

哪怕是王翦老了,始皇帝的秦廷上站着的都是当年留到如今人杰。

有这些人在,秦廷还不会轻易败亡。

他叔孙通的确是因祥瑞龙骨之事,维护秦廷。

说不定那些博士府的博士们,会觉得他叔孙通背弃了他们。

因淳于越这些人总是指责暴秦,其中就有指责暴秦征发劳役无度。

寒风吹着,身上的衣袍正猎猎作响,叔孙通寻到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坐在石头上。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主动去维护秦廷,为什么会帮秦廷打掩护。

奖赏这些民夫,声称是喜事。

叔孙通看到了跑来的孩子,他看到了孩子们的笑容。

初到此地,这里的孩子们还长得干瘦,可两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如今长得多么地壮实。

还有这里的人们,他们与外面的人是不同的,当这里的孩子读书之后,叔孙通发现这里的人们眼中有了光。

这里的人接纳他叔孙通,也十分尊敬他叔孙通,这种尊敬不是因他师从孔家,这些村民根本不知道他叔孙通师从何人,他们也不会计较学问高低,他们只是觉得他叔孙通能够给他们的孩子教书,那么叔孙通就一定是个值得他们尊敬的人。

说实话,在内心里,叔孙通觉得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比在孔家或者是在咸阳更好。

他在这里活得比任何地方都要好。

叔孙通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所以当暗渠出了事,他叔孙通甚至都没有多想,就去了咸阳城。

即便是到了咸阳城,叔孙通也是想着去见公子扶苏,还是去见丞相,他都没有想过离开这里,或者是去见淳于越。

因为这里的人们挖了河渠,有了河渠的灌溉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了,让粮食丰收了。

所以叔孙通愿意维护,从内心里来说叔孙通维护的不是秦廷,而是维护这里的人们,维护他们现在所居住的环境,想让这渠接着挖下去,让他们依旧这样地活着。

只不过这一次,他留下来,并且保护了这里,从此叔孙通觉得他的命运与这片小天地在一起了。

他叔孙通做了大半辈子的孔子门生,哪怕是面对同门的倾轧,他从未觉得当初的自己,有现在这般挺直腰背,能够自信自重地活着。

这种无愧于心的感觉让他叔孙通感觉自己重活了一次。

保护一方乡民安宁,让他们过得更好,难道这还需要审时度势吗?当挺身而出才是。

叔孙通觉得自己变了,这种变化应该与这个县独特的治理方式有关,这个县提倡劳动与创造来获得财富。

“夫子,该讲课了。”

一个稍大些的男孩快步跑来。

见状,叔孙通忙擦了擦眼角,不让这个孩子看出异样,就带着他去讲课了。

临近夜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这才回来。

叔孙通与章邯正在对饮。

章邯看着这间屋子道:“这里以前是公子的书房。”

叔孙通抿了一口酒水笑呵呵道:“公子说如有需要老朽可以用这间书房,也能够看这里的书。”

章邯盘腿而坐,双手放在膝盖上,笑着道:“嗯,公子还说在咸阳城吕不韦的旧宅给你留了一间屋子,你是公子扶苏的宾客,你随时可以回咸阳,且仅此你一人。”

油灯的火光照在叔孙通有些醉意地脸上,他低声道:“我见过荀子。”

“荀子?”

叔孙通抬首道:“那时荀子还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老夫当时已拜了孔子,能够与荀子说上几句,原本老夫是不喜荀子的一些见解的,尤其是荀子主张与孔子正相反。”

“老夫学了半辈子的孔子,却什么都学不会,唯独公子所言的墨家兼爱,人该先自爱的,先要保护自己,再去爱天下人,荀子没错,兼爱也没错,都没错,是人变了……”

叔孙通的话语声越来越低,侧靠着一旁的书架,显然是醉倒了。

章邯扶着他老人家侧躺,而后给他老人家盖上外衣与大氅,让他老人家安然睡去。

翌日,叔孙通醒来的时候,天已完全亮堂了,看了看书房外的太阳,好在也没到讲课的时辰。

“夫子,夫子!”

听到屋外的话语声,这话语声应该是读书的孩子,其中一个是狸奴儿。

叔孙通起身打开门,见到了三五个孩子,狸奴儿指着河渠方向,又道:“章邯将军说来了不少民夫,让夫子去一趟。”

酒后刚睡醒有些口干,叔孙通往嘴里灌了两口凉水,这才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河渠边。

章邯走来道:“张苍让各县又征发了五千民夫,用来挖渠,我们县又分到了一千人。”

叔孙通啧舌道:“又一千人呀,这粮食实在是……”

“粮食不用担忧,这些都由朝中出。”

叔孙通迟疑道:“难怪,昨天张苍来这里时满脸忧色。”

章邯重重颔首。

孩子们瞧着一群正在吃着饼的民夫,都是一张张小脸挎着,这又得吃多少粮食呀……

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往后修建河渠就不用敬业县出粮食了。

……

今年的寒冬,风雪来得很早,而且大有一种越来越凶的架势。

接连半个月,张苍奔走十余个县,在洛水河沿线的各县游说,征发了近五万的民夫,前来开垦河渠。

听说还一路奔走,到了洛水河口的宁秦县寻找能够挖渠的民夫。

这张苍为了这条渠,就差一家一户地去跑。

此刻,张苍站在宁秦县的县衙,当初公子就是在这里躲雨,而后去将王翦接了回来。

现在从这里放眼看去,还能见到开阔的平原上,有一队队的民夫正在赶路,他们在一队秦军的带路下,正要去挖河渠。

在此地又停留了两天,张苍写了文书让人送去咸阳。

今天大雪还未停,张苍留在了宁秦县避雪。

“待雪停了再回咸阳吧。”

听到旁人的话语,张苍道:“正有此意。”

那人行礼道:“在下是此地的县丞司马欣,见过张御史。”

张苍望着这漫天的雪,以前没听过司马欣这个人,不过一个县丞而已,倒也不用在意,见对方与自己的年纪相仿,道:“此地民风不错。”

“当年秦惠文王将这里赐名宁秦,那时的老秦人都说秦王已有东出之意,后来的秦王也真的一心要东出。”

张苍坐在火盆边取暖,将一卷文书递给司马欣,又道:“你派人给那些民夫多搭建一些屋子,沿着河渠工地旁建设。”

司马欣恭敬地接过文书,让人将文书送了出去。

张苍依旧坐在火盆边,时不时喝下一口煮过的热水。

司马欣眼中带着敬重又崇拜的目光,看了看屋内的张苍,这人是大秦的御史。

心中思量着,司马欣觉得要是自己也能成为御史就好了。

他拎起仓库内的草料,喂给了马厩中的马匹,又将一部分草料喂给了边上的五头羊。

收拾完马厩与羊圈,司马欣拍去身上的杂草,道:“可惜当初公子扶苏来此地时,我没在这里为官。”

公子扶苏贤名远播,有关公子扶苏的非议也很多,司马欣早有听闻,可他就是时运不济,当初他刚来此地任职县丞,那公子扶苏就带着老将军回咸阳了,就此错过了。

直到现在,公子扶苏的老师,当今御史张苍来到了此地。

见对方只是看着文书,根本没看自己一眼,司马欣又道:“我以前在栎阳为官,在我小时候,栎阳是个很好的地方。”

说着话,司马欣叹息一声,道:“现在的咸阳城是越来越好了,栎阳县却越来越凋零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都要打完了,好在朝野一直对栎阳的旧人很好,我这样的人也能来宁秦县当一个县丞。”

张苍依旧看着手中的书没有言语。

司马欣自觉没趣,也不说话了,看着门外的大雪发呆。

风雪断断续续持续,关中天气刚有阳光的时候,一队队的民夫正在挖渠,他们因疲惫大口地呼吸着,在冷空气中吐出一口口热气。

只是过了这半个月,敬业县的暗渠内,一个民夫将耳朵贴在泥土上,他听到另一侧的挖掘声,欣喜道:“快去将将军请来。”

“好。”

昏暗的暗渠内,众人低声议论着,火光照在他们满是泥巴的脸上。

章邯低着身子走来,询问道:“挖到什么了?”

一个正蹲着的民夫道:“将军要挖通了。”

章邯愣神了片刻。

那民夫道:“将军来听。”

章邯凑近,的确听到了另一头传来的沉闷的挖掘声,与说话声,又道:“拿木铲来。”

接过民夫递来的木铲,章邯用力一凿,将泥挖出来,而后接连挖了好几铲,泥土滑落下来时有些许亮光。

几个民夫用力一推,将余下的土全部推出去,一阵冷风带着新鲜的空气迎面而来。

正在挖渠的另一队民夫看着地下露出来的几个脑袋,吓得呆在原地。

接着一个个人从洞里爬了出来。

当一个穿着甲胄,将军模样的人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民夫从这里钻出来。

此地看守的校尉,正要上前询问,见到是章邯,他当即行礼道:“都尉!”

章邯刚从渠里出来,有些狼狈地道:“暗渠挖通了,你们加固好通道口。”

“末将领命。”

章邯拍了拍这个年轻校尉的肩膀,对他以示褒奖,带着自己的民夫就离开了此地。

从商颜山那一头,挖到了这一头,从洛水河的上游挖下来,几千人挖了可是整整三年呀。

从暗渠走到山的这一头感觉挺近了,大概有六十丈。

而绕山走,在地面上绕了原路反而走了半个时辰,一路走众人还压抑着情绪,一回到村子里,这里的民夫才欢呼起来。

三年来的努力,总算是有了成果了。

虽说期间暗渠塌了几次,好在没有人出事,一切还算顺利。

又有军中的人策马而来,“丞相有令,命都尉督建后续的河渠。”

此人言罢,还坐在马背上,抱拳以示敬意,而后缰绳一拉,马匹转向再一次离开了。

叔孙通还在带孩子们教书讲课。

而三天之后,当暗渠出水口与入水口加固完成,章邯朗声道:“开渠!”

上游的河渠被挖开,湍急的河水进入河渠中,一路冲刷而下。

一群孩子们跟着冲刷而下的水流,沿着河渠奔跑着,直到水流冲入暗渠中。

而后在商颜山的另一头,数百人的民夫就在暗渠的另一头,其中一人伏在渠边,正侧耳听着。

终于,此人眼神一动,兴奋道:“水来了!”

话音刚落,水流从暗渠而出,一路朝着临晋县而去,流淌百余里,到了下一个渠口重新回到洛水中。

渠中的水位越来越高,但终究没有漫出竖井,水位稳定后,临晋县的村民们也跟着欢呼了起来。

有关中的老农伸出双手,在渠中捧起还显浑浊的河水,他颤颤巍巍道:“这里有水了,我们可以灌溉了,可以种粮食了!”

一时间有老农的眼中闪烁着泪水,他们几代人生活商颜山的南麓,这里没有沟渠,当年他们要用水灌溉田地,需要挑水走上几十里路,在洛水河边挑水,再走几十里回到自家的田地。

张苍就站在不远处,看着欢呼的人们,待明年春耕,他们不仅能够浇灌自家的田地,也不用辛苦挑水走几十里路,甚至他们能够得到数千顷的良田,从此他们过得不用这么苦了,他们的子孙能够吃得更壮实了。

敬业县用了一年时间开渠,得到了收获。

三年后影响了周边这几个村县,让原本贫瘠的田地变得肥沃。

到现在,暗渠挖通,已是第二个阶段,影响了洛水以东的千百户人家。

这些人一定会记得公子扶苏的壮举,这些人一定会成为公子扶苏最坚定的拥护者。

现在,张苍有些理解了,理解公子曾说过关中应该是个更加富饶的地方,它现在还不够好,不够美丽,它应该更美丽的。

放眼关中这八百里的秦川,修建咸阳桥,建设河渠,张苍明白了公子所言,公子所言之美丽,是要建设关中。

章邯见到张苍,策马而来道:“张御史。”

张苍站在原地,神色狐疑,莫非公子要效仿当年的大良造商鞅?
章邯在张苍的肩膀上重重一拍,道:“有劳张御史禀报此地盛况。”

张苍摆手,指了指已远去的一队骑兵,道:“他们去禀报了。”

章邯收回手,尴尬一笑,感慨道:“三年呀,这三年太辛苦了。”

张苍缓缓道:“这里的人只是辛苦三年,但能够让他们的后继代代子孙拥有肥沃的田地。”

章邯目光所及尽是欢呼的人们。

孩子们在河渠边玩闹着,有妇人看着渠水抹着眼泪,有男子大笑着已在盘算来年该如何种地了。

老人们抱着自家孙儿大笑着,他们来年就能种出让全家吃饱的粮食了。

张苍所征发的民夫多数都和眼前这些人一样,家中只有旱地的民夫。

因此这些人最容易被游说,毕竟敬业县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民夫没理由无动于衷。

张苍往口中送入一颗枣子,慢慢地嚼着,目光看着那万顷旱地,未来也要将那里成为万顷沃土。

公子从未说过他的志向,若真有志向,应该就是这样。

让地瘠民贫变得民富粮丰。

人们欢呼了整整一天,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关中各县,一直以来的贫瘠的商颜山南北,要富庶起来了。

这个消息几乎传进了每个县的人们耳中。

关中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消息传递倒是很快。

河渠的路线与样式都是公子规划的,最难的一段便是暗渠,如今暗渠克服了,余下的井渠该会轻松许多。

今天,叔孙通来到洛水河边的官邸,这里是工室令的官邸,隶属朝中九卿之一的少府,如今公子扶苏是少府丞。

身兼工室令与御史的张苍就在这里主持河渠修建。

见是叔孙通来了,张苍道:“夫子所来何事?”

叔孙通递上一坛腌萝卜,道:“这是村子里的孩子们给你的。”

张苍低下头道:“苍在县里时日不多,孩子们还记得我?”

“记得,你教过他们写字,他们就会记得,他们还记得李由,孩子们写了书信老夫让人送去蜀中了,希望李由能够看见。”

张苍颔首,将这坛腌过的萝卜放在边上。

一阵风吹过,吹得油灯的灯光忽明忽暗。

叔孙通放下了这坛腌萝卜,双手背负着离开了。

寒冬的夜里,李斯反复看着张苍送来的文书,河渠又修成了一段,这是他自书同文的政令发布之后,今年的又一件大喜事。

甚至最近都没想着要将淳于越腰斩于市了。

家仆站在一旁,丞相看着这卷文书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怎么都看不厌。

翌日,李斯抱着这卷文书醒来,他是被家仆叫醒的。

“丞相,陛下召见,去章台宫用饭。”

李斯穿戴好衣冠急匆匆出了门,当他走入宫门才发现原来陛下还召见了朝野文武,包括入秦的博士,其中就有淳于越。

见对方正巧朝着自己看来,李斯微笑以对,最近实在是太高兴,见谁都想笑。

淳于越见到李斯的笑容脸色一冷。

短暂“交锋”之后,众人走入了章台宫了。

此刻的章台宫内钟乐声起,始皇帝还未到,群臣纷纷被内侍请入座,紧接着酒水和吃食纷纷被端上桌。

官吏们分别坐在殿内的两侧,李斯见到了坐在对面的淳于越,依旧是满脸的微笑,以一种完胜的姿态,向坐在对面的入秦博士们投以胜利者的微笑。

这一年,书同文,建设咸阳桥,发动南征,修河渠……

李斯当然是完胜。

这些入秦博士中如淳于越之辈,他们不想为大秦叫好,就只能长戚戚。

一众宫女走入大殿内,在钟乐声下起舞。

李斯往嘴里塞了一些核桃肉,享受地吃着。

当始皇帝走入大殿内,群臣起身行礼。

嬴政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坐下,目光扫视在场众人,言道:“南征捷报频传,朕与诸位共饮。”

李斯第一个端起自己的酒樽,站起身行礼。

而后其余的众臣纷纷起身行礼。

酒水入口,等始皇帝放下了酒樽,众人这才又入座。

一队宫女舞毕退下之后,又有一队宫女走入殿内起舞,两队宫女的舞姿不同,如果善于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前一队宫女所跳的是当年齐国的舞蹈,现在这一队宫女所跳的是魏国女子的舞蹈。

嬴政从一旁的锅中捞出一碗面条,看了看扶苏。

内侍会意之后,将面条端给了公子扶苏。

父子间的举动群臣都看在眼中,而后群臣又看向殿内宫女的舞蹈,以李斯为首的一系臣子自然是笑意更甚。

公子扶苏依旧是始皇帝最疼爱的孩子,况且公子今年修建咸阳桥,修建河渠,帮助协理国事,自然是居功甚高。

要论功劳,其次就是丞相李斯。

再其次就是张苍。

这一次宴席就是为了庆功没有别的意思。

当殿外下起了冻雨,殿内依旧歌舞升平。

直到夜里,这场宴席才散去。

父皇有些喝醉了,便早早去休息了,大殿内的群臣也纷纷要离去。

扶苏站起来道:“父皇有命,寒冬已至,今年休朝,待来年暖春再行开朝。”

众人闻言行礼告退。

李斯望着大殿外,见淳于越是第一个离开大殿的,意料之中地一笑,行礼道:“臣恭贺公子的河渠告成。”

“老师说笑了,扶苏不过是说三两句话,诸事都是丞相调度的。”

扶苏往殿外走着,“之后河渠还要一路南下,扶苏对各县情况不甚了解,之后还望老师相助。”

李斯跟着脚步,道:“臣不敢懈怠。”

当群臣都离开之后,殿外安静了许多,扶苏送别了丞相李斯,站在章台宫外还在思索着,看了以前的文书,原来当年的秦国为了东出,为了吸纳人口,在商鞅提议下,秦王下了政令,凡是各诸侯国前来归附的人,免除三代的徭役赋税,秦国四界之内,岭坡,土山,沼泽,十年不收任何赋税。

当年的列国黎庶,常年迁徙的人家亦有之,当得知秦国给的条件,他们自然愿意迁居。

翌日,高泉宫内,扶苏正在准备今天的早食,将一条鱼杀好之后放入锅中煮着。

田安发现公子又有心事了,公子每每有心事的时候,都会多杀一条鱼。

平日里,公子一顿只吃一条鱼。

明明,昨夜章台宫才饮宴庆贺。

今天,公子为何还有心事呢?

殿前的梅花树又不开花了,明明是寒冬时节。

田安站在殿外,看着它们就心烦,想将这两棵梅花树砍了。

这两棵梅花树很怪,寒冬时节不开花,偏偏会在暖春到来的时候,开花。

而且就算是开花,也不过是十分敷衍地开个两朵,似乎都不肯多开一朵,十分地吝啬。

田安望着梅花树,依旧神色纠结。

殿内,今天的公子很清闲,吃了早食后,公子就在耐心地喂鱼,看着水面的倒影,看着池中的鱼,这里的鱼真是越来越肥了。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