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44

第44章 回忆与雨天

扶苏将手中的麸皮全部倒入鱼池中,而后目光放在了地图上。

秦廷的目光终于在河西走廊看了看,这个地方现在还不叫河西走廊,只不过现在的人们都说那里是一片很美丽的河谷。

扶苏在这片河谷找到了一个位置,那是后世的阳关。

现在阳关还没建立,不过位置依旧没有变。

如今的秦人只是稍稍看了那里一眼,秦人看到了河西走廊的富饶,自然就会惦记。

田安走到殿内,道:“公子,炉子热好了。”

扶苏颔首,将和好的面擀开,摊成一个个饼,放入一个炉子中炙烤着。

而后盖上了盖子,公子就坐在炉子边,一边取暖看书,一边等着炉子中的饼熟。

田安站在一旁,道:“敬业县今年要窝冬,也烤了不少饼作存粮。”

扶苏颔首点头。

当盖子再次被揭开的时候,一股饼香味传遍了整个高泉宫。

扶苏炉子中的饼拿出来,装入一个篮子中,吩咐道:“把这篮子中的饼交给高,让他分给宫里的弟弟妹妹。”

田安接过饼,把一个盖子盖在了篮子上,交给一旁的人。

扶苏又从炉子中拿了一篮子饼,趁着饼还热乎,就出了高泉宫。

做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公子为了做这些饼,花费了半天时光。

从高泉宫一路走向御史府,与去年的寒冬时节一样,休朝的时候咸阳宫内没什么人。

扶苏到了御史府门前,提着篮子走入。

与去年一样,程邈就坐在这里。

只不过除了程邈,此地还有一个人物,乃右相冯去疾。

见到公子来了,冯去疾忙行礼道:“公子。”

程邈也跟着行礼。

“我来此地查阅一些文书,还望右相不要见怪。”

冯去疾行礼道:“这里的卷宗公子可以随意查阅。”

扶苏看了看四下,将篮子放在了右相面前。

冯去疾还没伸手去拿篮子中的饼,却见一只手已伸向了篮子,这只手的主人是程邈。

程邈从篮子中拿了一个还有余热的饼,回到他自己的那一侧的座位上,将两鬓的头发往肩膀后一甩,之后十分认真地尝着公子送来的饼。

冯去疾也从篮子里拿出了一张饼,吃了一口,的确很香。

御史府有单独的位置,因公子扶苏经常查阅每年从各地送来的卷宗,所以这个位置靠书架最近,桌案也是最大的。

田安点燃烛台,放在公子的桌边。

扶苏从书架上拿下了几卷书,仔细看着。

外面的风声依旧,扶苏看着近年来各地的人口变化,北方要迁民戍边,因此近来户籍的变动颇多,尤其是燕赵齐三地的人,多数在上郡入籍。

待敬业渠修建完成,还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迁民,扶苏发现丞相的迁民之策多数都是针对楚地与赵地,大有将这两地的民户抽空的架势。

也难怪,近来楚地与赵地的民情最为复杂。

但这也没办法啊,不论是北方戍边还是南征,对燕赵与楚地的影响是最大的。

扶苏又看到了一卷文书,这卷文书来自邯郸郡,以前邯郸郡属于赵国的都城,现在成了大秦的邯郸郡。

扶苏在文书上见到了王绾这个名字。

王绾离开咸阳之后,应该是回了家乡。

可在邯郸郡送来的文书上得知,王绾被人邀请去了邯郸做客,并且在邯郸长住了下来。

不只如此,王绾去了邯郸之后,还有许多六国的旧贵族去拜访他。

扶苏看着这个消息蹙眉,邯郸的郡守还记录一些去拜访王绾的宾客名字。

这些名字很好查问,只要问询邯郸的郡守,郡守就可以将拜访王绾的每个宾客的底细挖出来,底细涉及对方以前是什么出身,是什么来路,甚至追查对方的来处,还能查到对方有多少家人,家中有几个孩子。

这就是秦法的严谨之处,一旦以后王绾出了变故,譬如说王绾想要起兵造反,就可以从这些宾客中寻找出同谋。

不过,扶苏并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名字。

而且,对方就算有反心,也不会轻易暴露。

王绾出门在外,在别人家的府邸做客,几乎每天都有人去拜访他。

再严谨的秦法,也拦不住人家王绾在会客时,要关起门讲话。

扶苏有些失落的叹息一声,真的很想知道王绾退休之后,是不是在说大秦的坏话,以及他到底说了哪些坏话。

“公子,明天会有一场冬猎。”

扶苏将桌上的竹简重新卷起来,用绳子绑好绳结,装入一个布套之内。

“在哪里冬猎?”

“回公子,就在郑国渠边上。”

“好呀,正好想出去散散心。”

冯去疾行礼道:“明日,臣会安排人来接公子。”

程邈还在一旁吃着饼。

冯去疾侧目看去,这人的肚子竟然还吃得下,难怪程邈想要在御史府窝冬,原来他在这里可以吃到公子的饼,程邈居然瞒了两年。

眼看天色就要入夜了,冯去疾再看向还在看着看书的公子。

公子的桌案上放着一卷文书,还有另外一卷竹简。

公子一边看着,一边还在另一卷竹简上写着什么。

注意到对方的目光,扶苏将毛笔提起来,道:“右相见笑了,我看书有个习惯,要做笔记。”

冯去疾干脆站到了公子的身后,看着公子竹简上按照年份与地点做分类,而且写了户籍数量,微微颔首道:“臣听丞相说起过此事。”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我做不到过目不忘,写点笔记等到需要用了,还能拿出来对照。”

冯去疾看着公子的学习方式神色了然,颇为受用。

扶苏起身道:“天色不早了,就先回去了。”

“臣也该回去了。”

四人走到御史府外,程邈关上了门。

田安提着来时的篮子,此刻这篮子已空。

夜里,扶苏呼吸着带着寒意的空气,回头看了看跟在后方的程邈,询问道:“朝中都休朝了,平时都是程御史在这里吗?”

冯去疾回道:“他是自愿守在御史府的。”

后方的程邈行礼解释道:“臣近来专研书法,一个人在御史府更好一些。”

扶苏道:“程御史的书法很好。”

“公子的书法比以往更好了。”

说着话,来到了宫门口,扶苏送着两人出了宫门。

田安道:“公子,传闻右相是个很稳重的人。”

扶苏道:“看出来了。”

这从冯去疾的言行中就能看出来,一言一行讲究分寸。

不像锋芒毕露的丞相李斯。

从冯去疾的言语上来看,他只会说该说的话,这种人也是忠心的,说不定只对始皇帝的忠心。

翌日,右相早早就让人准备了车驾,让人在宫门前迎接公子扶苏。

朝中休朝之后的咸阳城很热闹,应该说每年这个时候的咸阳城都是很热闹。

咸阳桥修好之后,来咸阳的商旅就更多了。

田安一路跟着公子扶苏走向宫门,一路说道:“这一次冬猎,是丞相让人主持的,还请了不少人,就连王贲将军也请去了。”

扶苏稍稍点头。

秦人尚武,也爱打猎,此刻的郑国渠边上,王贲策马而起,朝着远处一箭而出,箭矢十分精准地落在草人身上。

李斯手拿着酒碗,大声道:“王将军,好箭术。”

“哈哈哈!”

王贲正大笑着。

而就在此时,更远处有一骑而来,以更远的距离放出一箭,也是极其精准地落在草人上。

王贲的笑声戛然而止,像是被一只手掐住了喉咙,甚至面色都有些涨红,他举目四望,喝道:“谁的箭!”

一个提着弓的将军缓缓出了队伍。

李斯举着酒碗笑道:“赵佗将军好箭术!斯敬将军。”

赵佗没有理会王贲,而是径直走上前,接过酒碗,行礼道:“谢丞相赐酒。”

这场冬猎的主办人就是丞相李斯,众人对丞相都是十分客气的。

而且丞相还带来了不少好酒。

“赵佗将军好箭术。”

又有话语声从另一个方向传来,王贲扭头看去,见到了右相冯去疾与公子扶苏。

一看是公子扶苏来了,众人纷纷行礼。

“右相说,今天在此地有人冬猎,扶苏就来看看,本不想打扰诸位雅兴……。”

李斯忙直起身子,张开双臂道:“都不用多礼。”

扶苏看到了许久不见的王贲,现在他的两鬓头发已白,只是一年不见,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王将军都有白发了。”

王贲道:“末将虽有白发,可这箭术……岂会输给赵佗小儿!”

赵佗行礼,道:“将军尽管来。”

言罢,两人要接着比试箭术。

李斯请着扶苏坐在一旁,来看众将领比试箭术,酒兴正高。

扶苏道:“老师,我昨天在查阅文书时看到了有关王绾的事。”

李斯目光还看着一群咋呼呼的将军,低声道:“王绾如何了?”

“王绾在邯郸,有不少的六国旧贵族去拜访他。”

李斯道:“公子不用在意,王绾除了说他心中不忿,他还能如何?能去拜访王绾的六国旧贵族,也都是王绾之流罢了,不足挂齿。”

田安已在一旁烤肉了,早在修咸阳桥时,他老人家就摸索出了烤羊肉的好手艺。

扶苏反问道:“他会反秦吗?”

李斯摆手道:“他口中多半会反秦,他自己多半不会,除了指着咸阳骂,此人绝翻不起任何风浪。”

扶苏心中暗想,老师说得对,王绾要是真的能翻起什么风浪,当初被夺去丞相位时就该翻起风浪了。

如果王绾真的是个隐患,放在当年……以李斯的手段,岂会让他活着出函谷关?

赵佗再放出精准的一箭,四周的将士们齐声欢呼。

李斯举着酒碗朗声道:“哈哈哈!王将军不如赵佗,老矣,老矣……”

王贲红着老脸,指着赵佗大声道:“再来!”

扶苏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灰色的绸布,抬手递上,“老师,这是李由送来的书信。”

李斯依旧面带笑容,拿过公子递来的布绢,瞧着书信中的内容,所讲的都是一些蜀中的水土人情,还说要在蜀中大造锦缎,将蜀锦卖去西域,就能够发大财。

余下的话……还有他派人南下查探的情况,可从头到尾,就没提及他这位老父亲。

李斯反复确认,李由这小子是不是忘了他爹是谁。

虽说父子间相处并不好,但李斯觉得那小子即便是不给家中来信,多半是他拉不下脸,总归会让人送信给公子,旁敲侧击地问问这个老父亲的近况。

不曾想,这个小子真是只字不提呀。

扶苏没有想得这么深,只是觉得丞相看到李由的信应该会高兴。

见到丞相笑了,扶苏道:“李由在蜀中很好,他甚至想着怎么造福蜀人。”

李斯点着头又饮下酒水。

王贲将军与赵佗将军的比试刚告一段落。

王贲先是认可了赵佗的实力,从一旁的将军队伍中挑了几个都尉出来,让几人一同与赵佗搏斗。

数人就在雪地里打了起来。

赵佗怒吼一声,将一个人拦腰举起,而后将人摔在了一旁的河中。

其一人面对数人的围攻丝毫不落下风。

“哈哈!”李斯高兴地举起酒碗,朗声道:“赵佗将军是我大秦猛将!”

王贲大笑着走了过来,虽说比试输了,他大笑道:“让公子见笑了。”

正巧田安烤好了羊肉,他将肉都端了上来。

扶苏道:“将军!吃肉喝酒!”

“谢公子。”

众人酒肉正酣,欢笑之余,扶苏侧目看去,见到了带自己而来的冯去疾却没有加入其中。

有个内侍对他低声说了几句话,冯去疾就急匆匆离开了。

那传话的内侍注意到了目光,见是公子朝这里看来,他躬身行了一礼,也急忙忙离开了。

扶苏嘴里依旧嚼着羊肉,再向眼前看去,赵佗以一敌五,将对手全部打倒在地。

李斯道:“赐酒!赐好酒。”

赵佗行礼道:“谢丞相。”

这位猛人得了酒水,就坐在一旁痛快地饮着。

王贲低声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个赵佗年岁不到三十,别看其人勇武,此人兵法与才学亦是了得。”

李斯也道:“哈哈!我大秦最不缺的就是猛将。”

再看眼前众将军,扶苏也觉得秦人勇猛,这大秦缺什么都不会缺猛将。

王贲又道:“其人几次请命南征,但南征将领中没有他。”

扶苏疑惑道:“为何?”

言罢,扶苏又觉得自己多此一问,南征将领人选是始皇帝定下的。

李斯嘴里嚼着羊肉,又拿起一串,道:“这羊肉真好。”

王贲道:“的确好吃。”

闻言,坐在火边依旧烤着肉的田安笑了笑,他一边笑着往口中送了一口蒜。

自从当初咸阳桥边吃过蒜之后,田安就离不开这一口了,所以在高泉宫也种了一些蒜。

田安恰逢其会地递上一头蒜。

扶苏将蒜掰开,分给丞相与王将军,道:“可以搭着这个蒜吃。”

王贲往口中放了一颗,先是被辣得蹙眉,随后眉头舒展,咀嚼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

李斯吃得并不快,多半还有些不习惯。

扶苏又让田安将一头蒜给了赵佗。

赵佗起声道:“谢公子赐!”

扶苏抱拳道:“赵将军不用多礼。”

赵佗坐下来继续用着酒肉,此时这片冬猎营地的将军们三三两两坐着。

被赵佗揍了一顿的几个都尉,他们也坐在一起,吃着酒肉。

众人出来都没有带兵马,十余个将军一同出来冬猎,反正休朝了,也没什么事做。

好在这一次带来的大蒜并不多,不然要是人手一头大蒜,怕是整个营地都会一股大蒜味。

李斯道:“此物初尝辣口,吃多了又觉得很不错。”

扶苏道:“从西域人手中买来的。”

酒桌前,田安面带微笑,悠然自得地烤着羊肉,又往口中送了一颗蒜,再往肉上撒了椒盐。

扶苏解释道:“田安所撒的叫做椒盐,是用胡椒与盐混合的一种调料。”

田安终于开口解释了,道:“用的是蜀中的盐,乌孙的蒜,月氏的胡椒。”

“乌孙?”

扶苏解释道:“是月氏从乌孙的商旅手中得到的蒜,我让田安从他们手中买来了。”

李斯沉默不言,这些年大秦要南征北战,不想去考虑西域的事。

扶苏也就这么说,而后继续吃着肉一边问道:“听说王贲将军去找西戎换战马了?”

王贲道:“用二十车犀牛皮换了三千匹战马,西戎人拿了犀牛皮要与匈奴人打仗。”

说起犀牛皮,扶苏了然点头,还“嗯”了一声。

怎么说呢?王贲将军与王翦将军家里最不缺的应该就是犀牛皮了。

家里富有到连犀牛皮都是一车车送,六国财富都入了秦,看来也有不少财货进了王翦将军与王贲将军口袋。

王翦就是一只老狐狸,很精很精的。

这是扶苏对王翦的印象。

王贲当然也有很多犀牛皮,用犀牛皮换几千匹战马对王贲来说不是难事。

再者说这几千匹战马都是给上郡的蒙恬抵御匈奴人用的。

扶苏道:“王将军见过西戎人的河谷?”

“嗯。”王贲颔首道:“水草丰美,牛羊不计其数,战马成群。”

扶苏询问道:“西戎人好对付吗?”

王贲缓缓摇头。

大抵意思是说不上好对付,也说不上难对付?

“如此富裕的一片地界,既然我们都看得出来,匈奴人不会看不出来。”

李斯刚咽下口中的肉,看着眼前的大蒜正在沉思着。

王贲也沉默不语了。

两位都没有给出肯定地回答,大概是如今真的分不出心。

正在烤着肉的田安依旧是一脸平静,他稍稍抬头,见到了炉子边的炉子正在溢水。

那是水煮沸的状况的,田安用一块布将手包裹住,提着陶壶的把手将其取下来,而后倒出一碗清冽的热水。

水正冒着热气,在碗中打着旋,而后田安将陶壶放在一旁,距离火堆远了些。

见到公子,丞相与王将军都沉默了,是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田安疑惑地多看一眼,随后一张老脸笑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布袋,袋中倒出一些杏仁,分给丞相与王将军。

而后,田安将一袋子杏仁都放在了公子面前,他又将放凉片刻的热水端到了公子面前。

田安依旧坐在炉子边,专心地烤着羊肉,他将羊肋排竖起来,就放在火堆边炙烤,时不时给肋排转个方向。

扶苏吃着杏仁,喝着热水。

当初去接老将军也好,还是现在,扶苏觉得以田安如今的手艺越发高超。

自己这位大秦公子不论在哪里都能吃的不错,都能饱餐一顿。

在河边能吃鱼吃河鲜,在宫里能扯面,能做饼,在敬业县总能摘到不少的苦菜。

在这里他能够将剔下来的羊肋排烤得十分美味。

因田安有一个本事,他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将食物最大化利用。

吃饱之后,王贲活动了一番筋骨,喊上了赵佗一起去打猎。

扶苏这才低声对老师道:“王将军有心事?”

李斯叹息一声,说起了一件往事。

这件往事提及了王翦家的爷孙父子关系,王贲是不希望他儿子王离去上郡的,王翦执意要将孙子送去修长城。

外面的人都说王翦将军在频阳县过得像个神仙,可其实王翦与王贲的父子关系并不好。

这场冬猎中的将军们各自都有各自想做的事情。

酒醉饭饱之后,李斯就睡在了车驾内。

扶苏走在郑国渠边,这条渠是郑国修建的,停下脚步又捧起了一汪水。

这条渠也改变了秦人的命运。

以后,敬业渠也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让人们从穷困变得富有。

田安道:“公子,是否要回宫了?”

扶苏摇头,正巧看到赵佗带回来了猎物,那是一头巨大的野猪。

引得周遭的将军们大声欢呼。

现在,老师与王贲将军对西域的事都未曾考虑过。

但这没关系,荀子曾经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是说,做人做事最怕人只说,而不去做。

荀子觉得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达成成就。

荀子的话语永远是这般浅显易懂,他老人家总能用十分有趣且容易理解的例子,来作比喻。

没关系的,扶苏觉得没什么大问题,需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还有很多,还有充足的时间。

扶苏看向郑国渠,目光所及都看不到郑国渠的尽头。

当年的秦人不就是靠着双手,靠着简陋的工具,一寸一寸地挖,挖出了这条郑国渠。

所以呀,当王贲与李斯吃着大蒜,却不说西进,扶苏并不失望。

在外走了一天,扶苏没有去游猎,当将军还要在夜里继续烤肉吃时,扶苏与田安回到了章台宫。

今天冯去疾原本是要一起去冬猎的,他今天反常地离开。

田安听了几个内侍的讲述,才知道原来冯去疾是又去调度粮草,送去上郡。

翌日,关中又下起了雨,今年的冬天与秋天一样总是多雨。

田安亲自驾着车出了咸阳城,护送的人正是老将军辛胜。

这位老将军当初还在驻守函谷关,扶苏见过。

从窗外看着,扶苏见到了一个个村县,有的村县正在升腾着炊烟,那是人们在做饭吃了。

绵绵细雨落在还有些积雪的屋顶上,等到了夜里天寒的时候,这些细雨造成的积水又会结冰。

车驾赶得并不快,扶苏想能多看看那些人家的景色。

队伍一直护送到了敬业县,车驾也停下了,扶苏还有些意犹未尽,想多看看这雨中的景色。

扶苏还记得,那是上辈子的时候。

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山区的孩子,那时自己很不喜欢雨天,因为雨天就不能出去玩了。

后来,前来支教的徐老师送给了自己一把伞。

徐老师送的伞很大,也很重,那时还小小的自己需要两只手握着伞柄才能拿稳。

再之后,只要到了雨天,自己就会撑着伞走在田地里,走在泥泞的路边。

有雨伞之前,自己很讨厌下雨。

有了雨伞之后,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地喜欢雨天。

一段段回忆在脑海中闪现,后来自己从山里走了出来,支教的徐老师说我能考上大学。

后来我真的考上了大学,成了走出山里的孩子之一。

现在,扶苏站在雨中,回忆着以前的事。

扶苏发现即便是现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了雨伞,原来自己还是这么地喜欢雨天。

走入敬业县,扶苏见到了雨幕中有一个正在劳作。

那个劳作的人见到兵马护送的公子,沿着田埂快步跑来,来人行礼道:“公子。”

原来是章邯,现在升迁为都尉了,还亲自种田。

扶苏递给他三颗熟鸭蛋,道:“煮多了,辛胜将军年纪大了,吃不了熟鸭蛋。”

章邯接过熟鸭蛋,忙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继续往村子里走着。

章邯一路走,一边仔细地剥着鸭蛋,将蛋壳去了露出蛋白,一口咬下还有些蛋白从嘴边滑落,一路走使劲地嚼着,目光时不时看看走在前方的公子扶苏。

商颜山的山腰处果然种了很多芹菜,满满当当一大片,虽说是寒冬时节,但扶苏还是看到了零星的几株。

田安也看到了,他低声道:“这寒冬天,芹菜都能长这么好,殿前的梅花到现在还未开。”

扶苏也看到了桑树,桑树没有叶子,却已长得半人高了。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