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49

第49章 将来的郡
咸阳宫内,嬴政手中拿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火光靠近地图,照亮了地图上的每个细节。

李斯站在始皇帝身后,也看着地图。

殿内,还有几个内侍正在整理着竹简,他们将竹简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

“扶苏那边如何了?”

李斯行礼道:“一切顺利,再有半月就可以挖通了。”

嬴政依旧看着地图,这张图上所画的就是上郡,也正是如今的长城修筑情况。

又有内侍带着一摞竹简而来,放在了桌上而后安静站到一旁。

殿内又安静了半刻时辰,嬴政将手中的油灯放下,沉声道:“朕听闻派去的那些官吏,扶苏很不满意?”

李斯回道:“公子对那些官吏不满,那些官吏对公子种种要求又很为难。”

嬴政重新坐下来,低声道:“如何为难?”

李斯接着道:“公子要求这些人带着家中妻小,住在新建的县里,还要重设各县。”

“就这些?”

“嗯。”李斯刚应了一声又道:“臣已另安排人手去协助公子。”

嬴政道:“多看着点。”

“臣领命。”

洛水河边,扶苏翻看着咸阳送来的回信,丞相依旧是个好老师,新建郡县,尤其是关中的郡县,绕不开朝中九卿。

所以呀,朝中的九卿都是老师在摆平,基本上就是把“路”铺平了,政令下达几乎没阻碍。

看罢文书,扶苏走出小屋,沿着新挖出来的这段敬业渠一路走着,现在挖渠的人手没之前这么多了,余下的主要工程除了最后一段三里河渠,剩下就是加固与修整。

其实如今的加固措施不算很好,上游的暗渠塌了一次,后续又进行了加固。

挖渠之后还要后期养护,扶苏在渠边站定,千头万绪地又是一堆事。

不过很快,扶苏就理清了思绪,这些问题都不是很难,有办法解决。

远远看向最后一段河渠,就剩下了两千民夫还在开挖,余下的人都去开垦田地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扶苏来说这就是河渠未开,垦田为先。

这世道从来不会有平白的役马成群,百里河开。

只有人们靠着双手,一点一滴建设出来的生活。

到了傍晚时分,今天去分田的官吏就回来了,他们陆续递上一卷竹简,将竹简放在公子扶苏的小屋前的桌上。

而这些官吏还有些狼狈,他们鞋履上沾着泥土,还有些裤腿与袖子上,甚至脸上都有泥。

当疲惫一天的官吏抬头看向公子扶苏,却发现公子的眼中没有丝毫同情。

公子将职责看得很重,行事要求也极其严格。

但没人敢发出半点不满,你可以不为公子效力,马上就会有人顶替你。

可别忘了,丞相是公子的老师,想要为公子扶苏效力的人可多了去了。

几个官吏三三两两走在一起,低声说着。

这些天他们确实很忙,既要组织新迁居而来的民夫分田,丈量田地,还要让民夫们自己建设房子。

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活,只不过做起来很费神,很麻烦。

还要亲力亲为。

几人在河边休息着,三三两两说着话。

到了夜里的时候,扶苏还在看着那些文吏递交的呈报,都是他们一天的工作结果。

他们的工作完成得不算太好,进度也很慢。

今天又来了三千人,也都是从洛阳方向迁入函谷关来到此地的。

工作辛劳且事务繁重,但扶苏丝毫不觉得沮丧。

在这个时代你要是没点本事与才干,还真不会有什么人真心服你。

特别是那些怀有才干的能人,这些人渴求明主。

巩固并且做出属于自己的业绩,并且培养自己的名望,尤其重要。

因此,扶苏不觉得沮丧。

“公子,右相来了。”

闻言,扶苏抬首看去,见到了被几个士卒拦在外面的右相。

今天的月光不好,扶苏看到火把下的右相脸上带着笑意,身后还跟着一人,正是御史府的程邈。

扶苏示意让人进来。

冯去疾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都是柿饼,他笑呵呵道:“听闻公子最近忙于河渠之事,臣今天探亲路过此地,便来看看。”

扶苏又看向他身后的程邈。

程邈带着老实的笑容。

扶苏心中了然,冯相清楚程邈与自己这位公子的关系。

一个人来此地未免显得唐突,御史府的人都知道公子扶苏与程邈走得近,冯去疾就将人带来了。

田安已在准备晚上的吃食,而程邈走入屋内就帮着收拾屋子,将一些竹简归类放好,而后整理出一张干净的桌子。

程邈还将桌子擦了擦,将油灯放好之后,示意右相可以坐在这里。

冯去疾刚坐下,程邈就坐在了边上。

随后,冯去疾还未开口讲话,程邈就面露期待之色,因他闻到了外面飘来的吃食香味。

冯去疾又道:“听闻前来协助公子的官吏,前后换了不少人?”

扶苏道:“我这里的事都比较累,比较苦,也是为难朝中诸位了。”

冯去疾笑着道:“公子不用在意的。”

程邈听在耳中,神色凛然,公子当然不用在意,因被公子换下来的官吏,都被丞相派去上郡修长城了。

在公子手下办不好事的官吏,丞相也不会留着的。

现在公子手中仅有的官吏,应该都是最能吃苦耐劳的那些人了,大抵……公子也喜能够吃苦耐劳的官吏。

不多时田安领着三个内侍走入屋内,三个内侍各自端着一个陶锅,锅内正是热气腾腾的面条。

这正是程邈最期待的,不过面条到了眼前他先忍了片刻,等公子与右相正在吃了,他才开始动筷子。

田安又将一些柑橘端了进来,在右相与程邈面前放了一盘,又在公子面前放了一盘。

扶苏解释道:“李由在蜀中有吃不完的水果,送来了不少。”

冯去疾颔首又道:“臣许久没有吃蜀中的水果了。”

程邈将碗中的面吃完,随后从盘中拿起橘子一边剥着送入口中。

公子喜在饭后用水果,田安便常常在饭后才端上水果,这已养成了一种规矩。

程邈拿出一封卷书信双手递给田安,让田安交给公子,而他自己则继续往口中吃着橘子。

扶苏拿过书信,仔细翻看着。

信是老师张苍送来的,程邈与张苍是好友,其实他们两人在朝中都没有太多朋友,属于比较独的那一种。

信中说的是一个人,这个人正是毛亨,当初他离开关中后也没有走远。

而是留在了洛阳,张苍去洛阳迁民的时候,遇到了毛亨,毛亨在洛阳其实过得很好,而且还傍上了一户富户,如今吃喝不愁。

余下所写的都是问询一些朝中诸多事。

程邈解释道:“公子,这是上月的来信。”

扶苏还记得章邯还很担心毛亨,担心毛亨在外会饿死,如今看来没有饿死,过得还很不错。

用了晚饭之后,冯去疾起身道:“臣这就回去了,程邈可以帮助公子。”

扶苏也行礼道:“谢右相。”

冯去疾坐着车驾回了咸阳,扶苏对田安道:“给程邈安排一个住处,明天也和他们一样去分田”

闻言,田安道:“程御史这边请。”

程邈跟着田安来到河边的另一头,这里是洛水河的下游,有一排简陋的屋子,这一排屋子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木棚,而后分成一间间屋子。

田安推开其中一间,又道:“住宿简陋,等新县的屋子都建好了,官衙也就有了,能住得好一些。”

这也没办法,现如今敬业渠的下游都是一片荒芜的状态,田地需要开垦,房屋需要建设,一切都是从零起步的状态。

田安又道:“好在这里能够依仗商颜山,我们还不缺石料,房子很快就能建起来。”

程邈点头,走入屋内。

田安点燃了屋内的油灯,就离开了此地。

程邈又走到屋外,看了看四周还有兵马在巡视,他又走入屋内,关上了屋门。

屋内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榻,一张桌案。

天色已晚,程邈这才躺下来闭上眼睡下。

翌日,程邈听到嘈杂的说话声,睁开眼推开屋门,就见到了一个个官吏三三两两说着话离开了。

于是,程邈也跟上了脚步,跟着这群官吏一起去做事。

人们最古老的丈量方式,是用脚来丈量。

这也是程邈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工作,丈量田地给迁来的民夫分田,丈量田亩是一个很枯燥很累的活。

自商鞅变法后,秦的田亩有了严格的规定,每一尺每一丈都要有严格且清晰的界限,所谓开阡陌。

不仅仅是万千黎庶,就连得了战功的人家都不能私自模糊田亩边界,不得私自占田,挪田,哪怕你是贵族都不行。

商鞅开阡陌之后,秦法一直用的严格阡陌之规矩,半亩半寸是谁家的田都必须清清楚楚,不得侵占。

既保护了黎庶田亩安全,也保护了大秦的粮食生产安全。

一个用耕与战起家的大秦,对粮食的生产安全是十分重视的。

计户授田,计亩而税,法家的精密治理,渗入了秦人生活劳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新来的民夫还有些不适应。

从齐地或者是赵地而来的民夫,甚至对秦地官吏的一丝不苟,还有些不理解。

这些官吏们可不敢犯错,每一次丈量都要精确,已有一批人因出差错,公子告知丞相,丞相将他们送去上郡。

程邈正提着一根绳尺,一路丈量着田亩,量好一亩田之后划界立桩。

做完这些,程邈还让别人用脚步来丈量,反复丈量之后,才放心记入田册。

之后,程邈基本上都重复着这些事情,一天下来要丈量三十余亩地,累得几乎喘不过气。

侧目看去,其实其余官吏也都累得够呛,还有几个坐在地上稍稍出了几口气,擦了汗水就接着去忙了。

程邈收起自己的竹简,便离开了这里。

一个时辰之后,程邈带了一根很长的绳尺,身后还跟着不知道从哪里带来的啬夫,接着丈量田亩。

直到黄昏,当众人今天的工作呈报之后,众官吏们就早早去休息。

扶苏正看着各家的呈报,忽然发现了程邈的文书,别人一天也就丈量四十亩左右,他程邈一天丈量了六十亩。

扶苏道:“炉子里还有饼吗?”

田安道:“有的。”

扶苏又道:“拿三张饼,再拿一些肉干。”

将东西都放在桌前,田安看着公子将这些都包了起来,急匆匆出了屋子。

程邈在朝中没什么朋友,在这里也一样,他一个人坐在河边,脱了靴子,不断敲着靴尖,将靴子里的细沙倒出来。

人影出现在了自己面前,程邈鼻子微动,他闻到了饼香。

刚出炉的饼是最香的。

程邈先是不争气地咽了一口唾沫,而后缓缓抬头见到了公子扶苏,慌忙行礼道:“公子。”

因一只靴子没穿,他行礼的样子还有些怪。

扶苏将饼与肉干递给他,也在边上坐下,看着远处。

不远处,就是一群群的人正在垦荒,一盆盆的水洒向田地里,水分正在被土壤吸收。

扶苏问道:“你一天能丈量六十亩地?”

程邈吃着饼不住点头。

“你是怎么丈量的?”先是开口问,扶苏又解释道:“我见过他们丈量田亩,一天最多量田五十亩。”

程邈将吃到一半的饼与肉干往怀中一放。

他捡起一旁的石头,在四个角放下石头,而后用一根细长的绳子做分割。

扶苏目光看着地上的图案,绳子的交错下分成一个个的图形,而后程邈抽出其中两根,一个个大小相等的方块就出现了。

扶苏蹙眉看着,假设他的绳子就是绳尺,这不就是一道很简单的几何数学题吗?

程邈做完这些,解释道:“以前,张苍教会臣的,张苍在算术一道颇为了得,臣很佩服他。”

扶苏站起身,道:“张苍还在洛阳,说不定现在的他在洛阳城中与毛亨喝着酒,看着美人,说着当年师从荀子的往事呢。”

程邈颇为赞同地点头。

扶苏道:“往后你总领丈量田亩之事,有劳了。”

程邈嘴里还嚼着饼行礼道:“臣领命。”

扶苏又给了辛胜老将军叮嘱了几句,让他安排人手照应程邈。

余下的几天,登记造册的田亩越来越多。

每多一亩田登记造册,大秦就能收到这亩田的田赋。

韩非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而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而焚。

所以韩非很早就提倡,治理国家需要一丝不苟,哪怕是田亩赋税。

就像荀子他老人家善用比喻一样,韩非也善用比喻来阐述治国的理念,不要因为一点小问题的疏漏而懈怠。

扶苏将整理好的田册装入一个箱子中,让人抬到一驾车上,吩咐道:“送去咸阳吧。”

几个士卒护送着一车的卷宗,驾着马车朝咸阳赶去。

扶苏觉得父皇与丞相看到关中的田亩数量每天都在增加,一定会很高兴的。

关中到了三月时节,天气已没有这么冷了,扶苏试了试田安让人从宫里送来的新衣裳,而后走到屋外,见到了公子高与妹妹阴嫚。

扶苏道:“你们长高了不少。”

公子高咧嘴一笑,而后与妹妹一起十分崇拜地看着兄长。

阳春三月,关中又下起了细雨,绵柔的雨水又将关中大地浇得湿漉漉。

今天很隆重,渠边聚集了不少人。

因为,今天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开渠了。

扶苏领着弟弟公子高与妹妹阴嫚,来到一处高台上。

章邯见到公子扶苏到了,便朗声道:“开渠!”

“开渠!”

有士兵大声传令。

战马在渠边奔走,奔走的战马越来越多。

公子高垫脚看向远处,他见到远处有人在欢呼。

水流冲刷而下,顺着上游的临晋的河渠一路而下,过了一个个分水口,水流进入一片片的田地的沟渠中,水流在田地里的沟渠中冲刷而过,形成了一片片网格。

当水流从眼前冲刷而过,一直流入渭水与洛水的交汇口,从眼前贯穿而过,从干涸了几百年的旱地中穿行而过。

有老人痛哭了起来,他们数代人生活在这里,数代人靠着挑水过生活来种地,现在终于有河水流从他们的家门前走过了。

往后的祖祖辈辈,终于再也不愁饮水了。

随后老人又哭了,这一天迟了几百年才来。

这条长达近四十公里的河渠,先前只有一千人在修,再之后有了三万人,到了去年就有了六万人,前前后后用了近十万人,耗费了四年。

扶苏抚着下巴已有了胡渣,低声道:“不知不觉四年过去了。”

公子高抬头看到了兄长,他一脸高兴且崇拜地笑着。

阴嫚望着远处,她不知道人们因何在欢呼,但她觉得她的兄长很厉害,万千黎庶都十分敬爱大哥,为此……她也觉得很骄傲。

虽说还没见到百里河开,也没有见到役马成群,但至少正一步步地走着,一点一滴地努力着。

很快,整个关中都会知道,公子扶苏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

之后,整个天下的人也都会知道,公子扶苏的事迹,以及这位公子多么受人们爱戴。

这场欢呼一直到了黄昏时节才结束,扶苏命所有人都歇息一天。

河渠修成了,余下的事就剩下建设。

人们还在欢庆中,他们在雨中大笑着,有夫妻或者老人在雨中相拥着。

扶苏坐在书房内,弟弟公子高与妹妹阴嫚一人拎着一篮子的水果,离开了这里,他们要将水果拿去宫里,分给父皇与其余弟弟妹妹。

这里的书房内,还有不少水果。

到了三月之后,蜀中送来的水果越来越多,尤其是屠雎南下捷报频传,水果是一车车地送。

商颜山的桑树也长得很不错,章邯的夫人董氏正在教敬业县的妇人如何养蚕。

这个季节,还真是好事频传。

这两年扶苏修过桥,修过河渠,也修过一个小县。

而现在,扶苏要建设一个郡,这个郡会有四个县,再分二十一个亭与乡,从平地里拉起一郡四县之地,为二十万人的生计建设一个地方。

扶苏拿着一卷书,走出屋子看着人们开垦田地播种粮食的景色,思考着该怎么开始建设。

田安道:“公子,司马欣来了。”

扶苏坐在田埂边,道:“他来做什么?”

“他说他已经说服了宁秦县的县令,他会向丞相请命,按照公子的要求将宁秦县并入将来的渭南郡,从此宁秦县改称华阴。”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