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58

第58章 两年南征(下)

见是公子回来了,田安急急忙忙上前帮着牵马,他又解释道:“这茶叶实在不好喝,但这么多茶叶又不能浪费,就想着将这些都炒了。”

走入小院内,扶苏就回到了小屋,开始写着今天去华阴县见到的种种现状。

写完之后,就将这卷文书拿了出来,让人去交给丞相。

转头看去,又见到了两位老人家正相对而坐,田安拉着辛老将军喝茶。

辛胜显然是不愿喝的,一再推拒。

只是今晚,田安虽说将这些茶叶都炒了,他老人家却没有再喝一口。

翌日,用过早食之后,扶苏拿了几片炒好的茶叶,放入一个小碗中,而后倒入开水,放凉了片刻。

见工匠们开始夯实地基,这是准备修建城墙了,扶苏饮下一口茶水,茶水入口便蹙眉,确实有些苦,难怪两位老人家不肯再喝第二次了。

田安多半是以后都不会喝茶叶了。

扶苏自顾自地喝着,茶香确实不错,上辈子没怎么细细品过茶水,上辈子大概喝什么茶都是一个味道。

苦涩中带着一些茶香,喝着喝着感觉还不错,聊胜于无了。

扶苏将碗中的茶水喝完,就见到司马欣早早来到了这里。

辛胜叫来了一支护送队伍,扶苏便在护送中一路朝着骊邑而去。

辛胜解释道:“公子,当年的秦人口中有这么一句话,渭南以南是骊邑,渭南以北是下邽。”

扶苏道:“骊邑也是新建的县吗?”

辛胜策马在一旁,又道:“以前就有骊邑这个地名了,前几年始皇帝就在此地设立的骊邑县,围绕渭南诸多县,也都是近些年建立起来的。”

田安道:“在更早以前,秦人是从骊戎走出来的,历代秦王将这里作为祖地,骊邑县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是维系秦王宗室的老秦人。”

扶苏觉得田安所言的骊邑县人,就像是秦国历代相传而来的守陵人。

骊邑很小,相比华阴县要小得很多,扶苏来到这里才发现此地很是凋零。

难怪骊邑县的赋税很少,这里只有薄田几亩,人口稀少,老人居多,孩童却少。

扶苏是被秦军的骑兵护送而来的,因此当这里的人们见到秦军也都纷纷站起身行礼,他们神色不卑不亢。

他们应该与栎阳的秦人一样,是最古老的一支老秦人。

从骊邑走过时,这里安静得出奇,就连这里的孩子也都不哭不闹,看到有骑兵路过,孩子们也都肃然站到了一旁。

队伍停在一个老人家面前。

田安上前与对方交谈了几句。

扶苏注意到这个老人家年事已高,但他手中的拐杖用料应该是十分好的。

这位老人家与田安交谈了几句之后,扶苏注意到对方的目光也朝着这里看来,目光中没什么敌意,但也说不上是好意。

像是自己这一路兵马就不该来这里,也不该来打扰他们。

扶苏又看到了几个妇人正在擦拭着一个秦军的石像,再一想那就不是兵马俑吗?
等田安回到队伍,辛胜这才领着队伍离开了这里。

“是我们打扰他们了?”

田安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村子,队伍已经走远了,这才开口道:“他们见过太多死去的秦国宗室中人,不欢迎外人,等到这里的人死绝了,请公子将这里换个名字,往后让新民迁入此地。”

“那里的孩子与年轻人怎么办?”

田安解释道:“年轻人会离开那里的,这是那位老人家向公子所求,将来拆了此地。”

扶苏觉得很奇怪,怎么还会有人不想发展,还会请求拆了自己的家乡。

不过,扶苏能够想到的一个可能就是此事……事关历代秦王陵寝,也事关始皇陵,这关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随意涉足。

田安低声道:“他们觉得历代秦王的身后事交给公子最好。”

咸阳,蜀中的军中校令李由又一次给咸阳送来了军报。

丞相府内,李斯接过军报,看着其中内容,军报所写的都是军中事宜,依旧没有关于他这个亲爹的只言片语。

连一封家书也没有,好在知道这个儿子还活着,并且继续用蜀中的粮草输送给南下的大军。

李斯看到了灵渠二字,监造官禄奉公子扶苏之命,将此渠赐名灵渠。

如今,开挖灵渠征调军民十万人,其中有六万人是南方俘获的寨民,现有灵渠长二十余里,到现在还未挖通。

用了两年时间,动用数万人,这半条灵渠倒也足够秦军输送粮草所用。

“丞相,这是公子近来的行状。”

李斯拿了几卷文书,快步离开了丞相府。

章台宫,嬴政正在看着从北方送来的战报。

一个内侍脚步匆匆来到一旁,在始皇帝身边,低语了两句。

嬴政依旧看着战报,微微颔首。

内侍会意之后,就脚步匆匆地走向殿外。

章台宫开阔且有些昏暗的大殿内,这里依旧很安静。

李斯带着文书走入大殿中,行礼道:“陛下,这是南方送来的灵渠建设文书。”

嬴政依旧看着战报没有抬头。

“还有公子扶苏近来的行状。”

嬴政道:“放边上。”

李斯将捧来的几卷文书,放在桌边。

嬴政收起北方的军报,看起来李斯带来的文书,问道:“陡门?”

李斯回道:“南方的河流与关中不同,山地居多,需要铧嘴分水,再用陡门蓄水,放水来调节水位,让船只能够翻过高低不同的河面。”

一边说着话,李斯用手演示着水位高低的变化。

嬴政赞叹道:“好智慧。”

李斯行礼道:“斯也如此认为,都水长禄监造灵渠,一身好智慧,让大军粮草能够通畅运输。”

内侍端来了今天的饭食,今天吃的依旧是面食。

嬴政吃着面,一口面咀嚼下肚,又道:“朕记得,当初这个都水长禄是跟着扶苏修建咸阳桥的?”

“臣记得当初陛下让公子修建咸阳桥,那时公子去御史府翻阅了历代关中水利的记录,公子就发现了这个工匠,并且与他共事修建咸阳桥。”

嬴政颔首,道:“朕记得南下修渠之事是冯去疾引荐。”

李斯回道:“正是。”

“你早知扶苏手中有如此人物,你怎不引荐。”

李斯尴尬一笑,若说监禄是公子扶苏手下的工匠,那应该是公子扶苏引荐,怎么都轮不到自己的,而且在早些年也是冯去疾给监禄各种活做。

看到李斯为难的神情,嬴政又道:“灵渠修建不能停下,建设郡县,所需所用蜀中全力相助。”

李斯行礼道:“臣这就去安排。”

言罢,李斯脚步匆匆走出章台宫,刚穿好鞋履就遇到了来这里的公子高。

“高,见过丞相。”

这位公子十分恭敬地行礼。

李斯也行礼,道:“斯见过公子。”

高提着一个食盒,又道:“丞相是来向父皇禀报国事吗?”

李斯颔首。

高又道:“父皇还在处置国事,高就不去打扰父皇了,等父皇忙完国事了,高再将这些烤肉交给父皇。”

李斯笑道:“公子快入殿吧,陛下正在用饭。”

高又看向殿前的内侍。

内侍笑呵呵地将这位公子迎了进去。

李斯穿好鞋履,整了整衣襟,脚步匆匆地走下石阶。

大殿内,嬴政还在看着扶苏近来的行状,又见到一个小小的身影来到了面前。

高将食盒放下,笑着道:“高与妹妹阴嫚烤了一些肉,给父皇送来。”

本来嬴政就在吃着面,道:“端来吧。”

高将一些烤肉端给父皇,又道:“听说以前兄也时常会给父皇送吃食,不过现在兄不在宫里,高每每想到兄长以前的事,就给父皇带来了。”

嬴政吃着儿子公子高送来的烤肉,肉烤得很薄,还有些葱姜味。

见到父皇正在嚼着肉,高满脸的期盼。

嬴政缓缓点头,道:“好吃。”

高咧嘴笑了笑,道:“还怕父皇不喜。”

又见父皇正在看着文书,高又道:“父皇,兄长何时会回宫?”

嬴政咀嚼的动作稍停,又道:“入秋之后,也可能是来年。”

高整理着碗筷,道:“父皇与兄长都好辛苦。”

言罢,高又站起身道:“儿臣就先回去了。”

嬴政还在看着文书,缓缓颔首。

高走出了章台宫,回头看了看大殿内,又望向渭南的方向,而后迈着脚一步步走下台阶。

阴嫚就殿外等着,她见兄长高回来了,走上前问道:“父皇用过饭食了?”

高回道:“父皇用过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敬业县吧。”

阴嫚道:“好呀。”

高又道:“我要多学,等我学到了本领,我也要帮着父皇与兄长治理国家。”

关中从四月开始步入了夏季,漫长的夏季就要到来了,田地里劳作的人们依旧不少。

而关中以南,过了终南山一路向南,越过蜀中,经过一片茂密的山林,赵佗来到了一处江边,询问道:“这是哪里?”

一旁的向导回道:“楚地的人称这里为湘水。”

赵佗神色不悦地抬头看了看今天的烈日,继续带着队伍沿着江走,他与屠雎的进攻方向不同,他是从东南一路朝着西南打的,打了小半年才到了这里。

队伍行进了一段路,眼前的景色开阔且平坦了不少,眼前是大片的水田,而且水田中已种下了大片的秧苗。

赵佗讶异道:“此地竟有如此良田。”

那楚人向导又回道:“此地向来是粮草颇丰。”

正说着话,一队秦军上前来询问,赵佗自报身份之后,便被引入这片江边。

赵佗问道:“屠雎与都水长禄在何处?”

“回赵将军,该是在离水。”

灵渠就是要将湘水与离水连成,形成一条水路。

离水又是漓江,湘水便是湘江,两条河流连通贯通南北水系,赵佗看着手中的地图,蹙眉道:“走,去离水。”

七月的夏日,离水河边,监禄用河水洗了洗脸,他望着眼前一座座如同竹笋般的大山。

蓝天白云下,这些林立的竹笋山尤其的美丽,还有脚下这条清澈的离水。

监禄赞叹道:“此地的山水,真是美丽。”

后方的士兵打死了一只蚊子。

护送监禄来到离水的队伍其实并不是多么规整,多数甲胄都不全,因这两年南下打的零零散散的战斗实在是太烦人了。

再者说,出行两年,在外奔波两年不停歇,还能有一件完整的衣衫就算不错了,南方的山地林地走了两年,脚下的老茧破了又好,好了又破。

从蜀中出来时这支大军还十分有气势。

出来两年,人被这山这水……还有那一片片的山林折腾得没了脾气,就连身上连一块干净且完整的布都没有了,人都快成野人了。

就连监禄身上也是破布叠着破布,勉强能穿。

众人纷纷走入河边的一处林地里乘凉,监禄听着四周将士们拍打蚊子的声响,他拿出一卷图,仔细查看着,此地距离西瓯很近,越人将此地称为桂林,这地方很美,秀丽的山峰,蜿蜒的江水,令人看了就想在这里这住下来。

监禄躺下来休息着,听着周遭士兵们的言语。

“你说你还回去吗?”

“这一路走来太难了,不想回去了,想在这里找个女子留下来住着了,军中既要人留下来垦田屯田,那就留在这里,我们几个再好不过,罢了就这样了,不想回去了。”

“家里还有爹娘……”

又有人一人说道。

另一人道:“你爹娘又不止你一个娃,等灵渠挖好了,你想家了沿着灵渠往上走,到了都江堰就能回关中。”

监禄面带笑容,手中这五百兵都是跟随自己挖渠,他们不怎么会打仗,甚至还有个生兵连人都没有杀过。

不过跟着自己挖渠,不用杀人,他们一路上偶尔游玩,偶尔带着人挖渠。

只是这一路挖渠,长途跋涉,从蜀中一路到桂林,他们这些少年人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头。

桂林这个这个名字很美丽,监禄稍稍睁开眼,望着远处的山水,有那么一瞬间,监禄也想留在这里了。

不过,监禄又想起了离家之时,那隐约可闻的抽泣声,两年半了,他不曾忘记,他也想家了。

稍稍感伤了片刻,监禄就被少年们粗鄙的话语惹笑了。

“听说这越女野得很。”

“你不就喜欢野的嘛!”

“你娘的!”两个少年人说着说着就扭打在了一起。

“都水长!”一个少年凑到监禄身边,道:“我们还要挖渠多久?”

监禄道:“你们要再这么懒散,还要再挖两年。”

闻言,那少年面露苦色。

监禄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一张张脸,低声道:“你们要是勤快一些,多征些人手,说不定来年这个时候就已归家了。”

少年人闻言,他对身后的人大声道:“都水长说了!我们来年就能回家了。”

林中传来了一片欢呼声,监禄靠着树干坐着,来年回家……不知不觉出来这么久了,即便来年回家,为了挖这条河渠也要用了三年的时间。

众人正休息着,一队骑兵也正朝着这里而来,战马数量不多,甲士不少。

监禄快步走到河边,朗声道:“都水长禄在此,敢问是哪路兵马?”

领头人翻身下马,道:“蜀中来信,命都水长全心修建灵渠,人力物力蜀中全力相助,始皇帝诏命,命都水长主持此地事宜,建设桂林郡。”

“臣领命。”

言罢,一车车的粮草被运送到了近前。

眼下,灵渠自然还没有挖到离水,监禄先一步来这里是为了从离水往北挖,连接正在南下开掘的灵渠,两头并进开挖。

监禄收到文书便行礼送别。

这支从蜀中而来的队伍顺着离水南下,多半是要给屠雎送文书。

监禄让这里的少年人都搭几间草芦,先在这里住下来,而后监禄看着丞相送来的文书。

“都水长,我们什么时候开挖离水?”

监禄低声道:“先住下来。”

“都水长,你不是说我们越勤快就能越早回去。”

监禄看着始皇帝的文书,始皇帝将这里取名桂林郡,看向身边的少年人。

身为大秦的都水长,身为官吏,自然要为灵渠这个工程负责,监禄神色严肃地道:“这两月是雨季,等雨季过去了再开挖。”

接下来的两天,此地果然下起了大雨,一群少年坐在草芦下,大风吹来漫天的雨水洒在了河边上,后方的林中也传来了密集蛙鸣声。

这些天夜里,众人都是听着蛙鸣声入睡的。

夜里,监禄看着一个个刚睡下的少年人,这些孩子十五六岁就跟着自己南下,转眼间也都十七八岁了,两年少年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将干草盖在他们身上,以免他们着凉了。

南征这两年,实在是苦了这些孩子,南征不比中原,在中原打下一个地方还能找到屋子住,而进了南方的山林中,哪有这么多屋子,也没有太好的食物。

监禄觉得自己的儿子也该有他们这般大了,家里的孩子也十五岁了,离家时孩子才十三岁。

半月后,雨水停歇,接连晴朗了五天之后,一队队少年人听从都水长吩咐,跳入离水中游着,试探着离水的深浅。

又有一支兵马走到这处河边,来人正是秦军将领赵佗。

监禄上前迎接道:“禄见过大将军。”

“末将总算找到都水长了。”说着话,赵佗让人带来了几个生病的士兵,又道:“听闻都水长能够治病,有劳了。”

监禄上前看着几个病员的情况,一边道:“离开咸阳时公子扶苏给过禄几卷书,是治疗水土不服,腹泻与发热之症的药经,禄能治。”

赵佗重重拍了拍他的后背,忽然觉得这个都水长其实很瘦弱,道:“有劳了,都水长受累了。”

监禄从草芦拿了一个包袱,包袱中是一些干草药,又道:“南征以来众将士都受苦了,禄这点事算不得什么。”

赵佗道:“屠雎何在?”

“在西瓯。”

“他带着大军倒是平定了不少地方,老夫要去攻打何处?”

“屠雎有意往西南而去,将军可去东南。”

“东南?”

监禄又匆匆去了一趟草芦,回来时拿了一卷图,他指着图上的一条河流道:“此为郁水,郁水后半段乃是西江,西江入海的方向就是东南,大将军沿江水走便能到东南。”

赵佗看到对方的图纸十分详尽,这是他自南下以来,看到的最详细的地图,见对方要收起地图。

“此图是从何而来?”

“公子给的,禄还给屠雎将军画了一卷。”

注意到赵佗火热的目光,监禄道:“禄给大将军也画一份。”

赵佗郑重行礼道:“多谢。”

“公子给禄的此图主要是用来辨明河流走势,至于沿途是否有人聚居之地,禄也不知,将军还是要谨慎为好。”

“末将明白,有劳都水长了。”

……

此时关中,烈日当头几乎是要将大地烤熟。

当初的篱笆小院勉强有了围墙,潼关城的建设依旧没什么大进展,青臂还在带人修建着河堤,用他的话来说不修河堤就修不成潼关。

扶苏摇着手中的蒲扇,低声道:“这炎炎酷暑,唯有望不尽的粮食,能够解我心中暑意。”

田安也在摇着蒲扇道:“听说敬业县与大荔县的人都去竖井下避暑了,说是颇为凉快。”

辛胜道:“那竖井下挤满了人,各种味混在一起,太熏。”

扶苏颔首道:“还是去河里洗洗好。”

“恩,末将也觉得去河里洗一洗较好,这就去给公子抓两条鲤。”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