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61

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麦梢黄
吴公站在小院外,见到田安走来,他递上一卷文书。

田安接过文书,问道:“丞相可还有其他交代?”

吴公十分恭敬地回道:“丞相说等公子批复好,还要让我送回去。”

田安颔首,走入了小院。

扶苏正坐在院内吃着饼,面前还有一碗羊肉炖。

田安做饼的手艺越来越好了,火候掌握得正好。

一边吃着扶苏接过田安递来的文书,这上面所写的是楚王负刍的事。

楚王负刍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项氏的人要来杀他了,对此楚王很害怕,疯病也越来越严重了。

“辛老将军?”

这个炉子中挑着饼,正打算挑哪个饼吃的辛胜闻言抬头。

“老将军,当年项燕是怎么败的?”

辛胜吃着饼走来,道:“老夫也不清楚,这事应该去问王翦。”

“王翦……”扶苏思索了片刻道:“王老将军在频阳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叨扰他老人家不太好。”

辛胜在一旁坐下,咬下一口饼,蹙眉嚼着似乎在考虑公子的话语。

而后这位老将军点了点头,大概是觉得公子的话是对的。

现在的王翦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肯定不愿意有人去打扰他。

扶苏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只是正思考着,扶苏想到了自己在高考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讲的是文明,一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肯定是与人有关的,那篇文章十分坚定地认为,是人创造了文明,而一个文明的诞生初期,它一定是充满苦难的。

之后这篇文章开始讲述一桩桩战争,读到后来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成了文明与战争的故事。

到现在,扶苏已想不起来上辈子自己所看过的这篇文章的全貌,只能零星记得一些段落。

小院内很安静,辛胜吃完了一张饼,擦了擦嘴道:“这饼加了肉馅,果然更好吃。”

吃了饼,辛胜也觉得自己吃饱了,站起身道:“老夫知道一些楚地的事……”

扶苏听着当初楚国发生的事。

院外,吴公牵着一匹战马等在院外,言语中也听到了老将军的话语。

老将军所讲的也都是当初的一些传闻,当时秦国派李信攻打楚国,结果李信败了。

之后秦国派出王翦与蒙武再一次攻打楚国。

那时楚国内部是有人劝说楚王献地,向秦王政求和。

辛胜道:“老夫记得,项氏才是当初反对求和的那些人才对,之后秦军胜了,始皇帝设置了九江郡,长沙郡。”

吴公听着这些话,心中十分狐疑,王翦回来之后与始皇帝有过一次长谈,有关楚国的隐秘恐怕只有始皇帝与王翦知道。

现在老将军所言的这些,在秦其实也有类似的传言,并不算隐秘。

有些事能够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够知道。

吴公安抚着身边正不耐烦地打着响鼻的战马,轻拍着马脖子。

院内安静了好一会儿,田安端着一卷文书走了出来,交到吴公手中,吩咐道:“转交给丞相。”

吴公一路骑着战马回到了咸阳城,这卷文书交到了丞相府,丞相府的人拿着文书急匆匆前往了章台宫。

章台宫内,此刻编钟声颇有规律地被敲打着,一群女子正在大殿内起舞。

嬴政喝着酒水面带笑意,道:“楚国的酒水,很不错。”

李斯面带惭愧之色,因始皇帝与他都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李由私自在外成家了,并且还让一个女子有了身孕。

“臣本就是布衣,出身低微,李由娶蜀女也不错。”

嬴政颔首道:“嗯,很好。”

其实,嬴政与李斯正是有如此默契,君臣之间才颇为信任。

因嬴政与李斯都不看重出身,用人也不计较对方身世。

再想起李由的事,李斯与嬴政都是能接受的。

嬴政举着酒樽道:“朕倒要恭贺你了。”

李斯低着头,面带笑容道:“臣惭愧。”

君臣两人一饮而尽,今晚就当庆贺了。

殿前侍卫禀报道:“陛下,公子书信。”

嬴政摆了摆手,示意眼前的宫女都退下,一时间编钟乐声都停下了,宫女离开了这里。

整个大殿恢复了安静,也恢复了空旷。

内侍脚步匆匆而来,双手端着公子扶苏的书信。

待书信到了眼前,嬴政拿过书信蹙眉看着,随后神色放松了一些,道:“李斯,你也看看。”

李斯站起身,又从内侍手中拿过书信。

打开之前,李斯又看了看始皇帝的神色,似乎在确认什么,而后才打开看。

书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是只要派出兵马保护好楚王负刍的宅邸,他就会朝着章台宫下拜行礼,拜谢始皇帝。

始皇帝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李斯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但面对始皇帝的眼神,李斯还是解释道:“公子觉得楚王,有利用的价值。”

嬴政道:“怎么?还以为楚国能够复国吗?一个疯了的楚王罢了。”

原本始皇帝的答案多半是杀了楚王,而后得到楚地那些唾弃这位楚王的旧贵族的人心?
但恐怕,公子扶苏并不想要那些人心。

有时李斯也觉得很累,要夹在始皇帝与公子扶苏之间,言行要十分小心。

李斯思量了片刻道:“当年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一统六国之后会善待六国的国君。”

嬴政颔首没有否认。

李斯站在大殿内,殿内多了不少的烛台,让大殿更明亮了。

“对天下人而言,始皇帝照拂楚王是为了践行当初承诺,这无可厚非,公子扶苏进谏善待楚王,也是如此。”

嬴政忽然笑了,又道:“楚地那些旧贵族恨不得让负刍去死。”

李斯颔首。

只不过楚王负刍被俘之后,项燕又扶持了一个楚国,但又被王翦剿灭,项燕战死。

若是项燕不再继续扶持一个楚王,继续抗秦,可能当时的楚国能够少死一部分人。

因此,以项氏聚首的一部分贵族是不认楚王负刍的。

因此负刍会疯,会有噩梦,是项燕的阴影还在负刍的心头上。

嬴政道:“你希望朕按照扶苏的想法安排?”

李斯行礼道:“公子扶苏与陛下一样,所想所要的从来不是几个人的认同,也不是三五个的奉承,想要天下人心,想要治理天下,总要有舍有得,公子与始皇帝都需要舍弃一部分,从而得到大部分。”

嬴政放下了酒樽,道:“你总是把话说得这么漂亮。”

李斯道:“公子很明白,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公子不仅熟读荀子,也熟读孟子。”

嬴政道:“好。”

翌日,就有一队队的秦军将楚王负刍的府邸给围了起来。

负刍没有开门,而是继续躲在院子里。

“奉始皇帝诏命,前来保护楚王。”

话音落下,外面又恢复了寂静,负刍爬上墙头,颤颤巍巍地看向墙外整齐站着的秦军,而后他又下了梯子,站在这处宅邸的院子里。

之后,这位楚王负刍真的朝着章台宫下拜行礼,谢始皇帝。

听闻这个消息的李斯心情很不错,甚至都不责怪在外私自成家的李由了。

咸阳城内依旧是酷暑难耐,李斯依旧在这里处置着文书。

“丞相,章台宫送来的冰。”

李斯上前打开铜器的盖子,从中拿起一块冰,在口中嚼着。

天空又一次阴云密布,李斯抬头看着天,又道:“恐怕今天又要有大雨了。”

吴公回道:“今天始皇帝的心情也很好,赐了这么多冰。”

李斯对这位弟子始终是不满意的,听闻他的话,神色又多添了几分不满,道:“你平日里还会看书吗?”

“弟子近来常看法家典籍。”

“也多看看别家的典籍。”

吴公颔首道:“会看的。”

李斯重新坐下来,又问道:“你去敬业县看看河渠,多半又要下大雨了。”

吴公这才注意到天上的乌云很厚重,明明是午时,这天看起来就要刹那入夜一般,乌云让人觉得莫名地压抑。

李斯嘴里嚼着冰块,道:“去吧。”

吴公后知后觉地点头,正一步步往外走。

看着这个愚钝的弟子,李斯又喝道:“跑着去,出城就骑马!”

闻言,吴公快步跑着离开了丞相府。

咸阳城的人们也注意到了漫天厚重的乌云,本就是关中的汛期,更何况是这样的酷暑,会突然有一场大雨,其实也不是多么罕见的事。

人们纷纷将各种器具收进家中,吴公按照老师的吩咐在咸阳城中飞奔,好在如今的咸阳城内绝大多数人都去外面的村县避暑了。

而现在的咸阳城反而显得空旷,吴公一路跑着几乎没有阻拦,跑了一段路便站在原地大口出着气,没了力气也只能踉跄地走向城外。

几滴雨水落下,豆大的雨点三滴两滴地落在大地上,只是几个呼吸间,大雨倾盆而来。

吴公刚跑到城门口,站在城门下看着漫天的大雨,就连城外的马夫也牵着马匹进城避雨。

三三两两的人们也都聚在城墙下躲避大雨。

吴公有些想不明白今天老师的话中是不是带着别的意思。

他先是向马夫要了一匹战马,给了马夫一颗银豆子,翻身上马就闯入雨中,一路朝着渭南方向而去。

敬业县,每当遇到大雨,这里的人们都会坐在家门口。

“今天的雨水真多,我们的水窖都没用上,田爷爷说公子很喜蜀中的稻米饭,我们这里能种稻米吗?”

叔孙通听着狸奴儿的话,抚须笑呵呵道:“关中能种稻子,收成多半没有蜀中这么好,也没有我们的麦子好。”

狸奴儿数着手掌上一粒粒的黍米道:“要是能种出稻米就好了。”

叔孙通道:“也不知道这场大雨会不会又冲毁了河渠。”

“老夫子放心,章邯将军让人在河渠边每隔一里地都搭建了草棚,每个草棚里都有两个民夫看守,有一处塌了,就会有人来禀报章邯将军。”

狸奴儿又道:“老夫子,北边的长城是不是也是这样?”

叔孙通道:“老夫没去看过长城。”

“是吗……”

狸奴儿有些失望了。

叔孙通道:“老夫有几个好友在北面修长城,可以书信一封帮你问问。”

其实叔孙通挺想讨这个小姑娘欢心的,这丫头很伶俐,也是田安很信任的孩子。

有了田安的信任,也相当于有了公子的信任。

“不必了。”狸奴儿吃着手中的黍米粒,一粒都不能浪费。

雨水下了两个时辰,雨势就减弱了,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章邯站在河渠边的入水口,目光看着还稳固的河堤,这段河堤是新修的,还算结实。

吴公淋着大雨,策马一路来到这里,赶到这里时雨水小了许多。

“丞相让我来问,敬业渠是否安好?”

“很好。”章邯头也没抬地道。

“我要去下游看看。”吴公又一次大声道。

按照章邯对这里的了解,上游都没事,下游多半是不会有事的。

丞相派人的这个人大可不必再跑一趟。

看着那人往下游而去,章邯对身后的民夫道:“回家。”

几个民夫欢呼着回了家,因他们今晚不用守在渠边喂蚊子。

大荔县,张苍与程邈坐在县衙内,还有一个民夫正在讲述着河渠各段的情况。

程邈依旧在写着字,其实他的字已经写得足够好了,但他依旧写着。

程邈看似对县里的事不关心,但在写字的时候也能够在心里想着别的事。

张苍听完这个民夫的禀报道:“丞相让人来看河渠了?”

“是……是的。”

张苍是一个规矩很严明的人,在大荔县也处置过几个不听话的民夫。

“丞相派谁来看河渠?”

“来人只说是丞相府的,没说是谁,倒是穿着很不错,看着很富有。”

听他这么说,张苍大致就能清楚来人是谁了,多半是丞相的弟子吴公,只有他最爱显摆他的富有。

张苍看着一卷卷宗,道:“他不来县里看看?”

“没说要来,说是回咸阳了。”

程邈道:“这个时辰回去,等他到咸阳多半宵禁了。”

张苍依旧看着卷宗上的人名,这些是迁来关中新民的名册,上面记录了那些新民原来的籍贯与姓名。

光是给这些新民编入户籍就累得够呛,知道河渠没事就足够了,张苍也没空理会别的事。

他又问道:“公子要建设潼关,需要多少民夫?”

程邈思量了片刻,回道:“公子……那多半是能用多少就要多少的。”

张苍了然道:“公子的粮食有多少,要养活多少民夫?”

程邈颔首道:“那就看看粮食有多少。”

张苍站起身,他看向一旁的书架,从中拿起一卷卷宗仔细翻看着。

如果说丞相李斯对他的弟子吴公帮助,或者是给予吴公更多的方便,那么他李斯就是营私。

如果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在秦廷的官位越来越高,也难免会落得一个任人唯亲的口舌。

要是李斯对公子扶苏百般相助,并且全力帮扶,那么他李斯就是尽忠职守,对大秦忠心。

而现在,吴公这么多年以来只是丞相府一个传递文书的小吏,李由被安排到了蜀中至今依旧只是一个校令。

唯有公子扶苏任少府丞,就差位列九卿了。

事实证明,丞相李斯的确是一个对大秦很忠心的人。

今天,扶苏用犀牛的牛筋做了一个弹弓,拿起一颗石子拉起弹弓瞄准了河边正在慢慢游动的一条鱼。

扶苏手上一松,石子飞出,落入水中。

但石子落入水中的刹那就被水面卸去了力量,反而是惊动了水中的鱼,掀起一片河沙,让这一片水面浑浊,再也找不到那条鱼了。

扶苏收起了弹弓,交给一旁的田安道:“送给高。”

田安接过弹弓,又道:“张苍让人来问,是否可以准备民夫了?”

现在粮食还未丰收,但也快了,还未收粮就要考虑收粮之后的事,扶苏颔首道:“让他先安排吧。”

田安颔首。

张苍的算术很了得,看看现在的敬业县需要多少存粮,需要多少民夫,能够养多久,工期需要多久。

就如当初修建咸阳桥,粮食预算都是张苍在安排,现在也是张苍在处置。

看着田地里长出来的粮食,田安心中就很高兴,开河渠,迁新民,富渭南,垦良田,公子扶苏立下如此大的功劳。

况且,最让田安觉得高兴的事是这渭南的二十万人心。

田地里的麦子还未熟,扶苏摘了几粒麦子放入手中仔细看着,“我听说北方的麦种更好。”

田安道:“北方的麦穗没有关中的这么多。”

扶苏见到不远处有个老农正在挥着锄头,给田埂放水,上前询问种粮食的事。

关中不乏老农,在种田的经验上各家都差不多,扶苏询问了良久,这位老农是从楚地来的。

与这位老农谈完,扶苏走在田埂边,神色时而思量。

田安道:“公子可有心事?”

扶苏道:“我在想屠雎打到西南的什么地方了,还有赵佗的兵马是不是顺利到了南方。”

“常有南方的军报送来,公子尽可放宽心。”

“我若是让屠雎与赵佗从南方带一些稻种来,合适吗?”

“当然合适了。”田安低声道:“公子就算是让屠雎抓一群活犀牛来,他也是愿意的。”

扶苏道:“我写个文书让人送去桂林。”

言罢,扶苏走入小院内,写了两卷文书,朗声道:“老将军。”

正在院门睡午觉的辛胜登时坐了身子,像是脑子还未苏醒,身体先起来了,而后他老人家瞪了瞪铜铃大眼,走入院内,行礼道:“公子。”

扶苏递上一卷书,道:“劳烦老将军找军中的人将这两卷文书,交给远在西南开拓屠雎将军,还有南下的赵佗将军。”

辛胜接过文书,走到院外打了一声唿哨。

当即就有士卒骑着快马而来。

辛胜交代了几句,那人就带着文书策马离开了。

这个小院不仅砌好了围墙,院内更是种着葱姜蒜。

本来嘛,田安就不是一个会种花的人,因此他种的都是能吃的东西。

而且住在黄河边,经常吃河鲜就离不开葱姜蒜。

见到青臂在院门口左右徘徊,田安便上前询问。

回到院内,田安又回道:“公子,有人生病了。”

扶苏搁下手中的笔,又看了看今天依旧热烈的太阳,酷暑依旧没有过去,这些天稍有降温,青臂就着急带着人去干活。

“一座关城要拔地而起,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三两月能够建设好的,不用这么着急。”

青臂行礼道:“是臣着急了,是臣没有听从公子嘱咐,私自带着人干活……”

扶苏道:“一个活人能够给我带来价值很大,一个活着并且能够建设城墙的人,对我来说价值更大,我不想看到有人死在这种事上,也不想看到因一个不起眼的错误,耽误满盘的计划。”

注意到公子话语中带着的严厉,青臂抬手就要扇自己一巴掌。

只是手刚抬起来,就要扇在自己的脸上,手腕就被田安拿住了。

田安道:“公子也不喜,那些不自爱自重的人。”

青臂放下了自己的手臂,道:“公子,臣知道错了。”

扶苏已走入工地边,这里用木桩标志着城墙要建设的位置。

眼前就有三个人躺在地上,好在这些人的神志也还算清醒,看样子是中暑了。

扶苏让人将他们搬到一处阴凉地,给他们宽衣散热,用凉水浇着他们,但也只是稍稍浇了一些。

看着公子扶苏给工匠们治疗,青臂的神色越发愧疚。

田安则站在一旁,一脸的轻松,他觉得这种事难不倒公子。

见公子扶苏又走了回来,青臂上前问道:“公子,他们……”

扶苏用河水洗着手道:“没事了,休息一晚会好很多,多休息两天就没事了。”

到了夜里,青臂发现经过公子治疗的三人都已恢复了不少。

田安又来看望了,确认人恢复过来了,就离开了。

田安发现公子扶苏有一个本领,这位公子只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半年或三五个月,就会在那个地方留下很多很多书。

现在,潼关的这座小院内就有很多很多书,满满当当的竹简堆满了一面墙,一层层地垒着。

每一卷书都是公子所写的。

就像是高泉宫的那些书,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子所写,公子高多半是看不完,也看不懂的。

翌日,田安正在收拾着公子所写的书,他叹息一声,低声道:“公子呀,当初就该建一个更大的院子,现在都快装不下这么多书了。”

门外没有传来公子的回应,公子正在吃着饭食。

这种抱怨公子多数时候都是不听的,也不会回应的。

不多时,又传来了脚步声。

田安回头看去,见到了辛胜来了。

辛胜来到一堆卷宗前,拿起其中一卷翻看了一眼,就要拿走。

田安蹙眉道:“你看公子的书学到什么了吗?”

辛胜抚须道:“只要看了就有所得,足矣。”

院外,扶苏抬头看着天,关中这几天没有雨水,这是好事,粮食就要丰收了,最好不要有大雨。

关中南部的粮食熟得比关中北部的粮食更早一些。

看着粮食临近丰收,这让扶苏的心情很不错,顺便给了青臂解暑的汤药,也没有与他计较。

渭南快要入秋时若是遇到华西秋雨的阴雨,就容易导致粮食倒伏与病虫害。

因此赶在入秋前的八月初收割粮食,也不算太晚,也不算太早。

扶苏又想到了上辈子,前来家乡的支教老师,徐老师。

那时候自己还在山里笨拙地跟在徐老师身后背书。

扶苏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是徐老师班中,最笨的孩子。

徐老师说他很喜欢关中的一句民谚,这句民谚叫做:麦梢黄,女看娘。

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会在麦梢黄的时节赶回娘家,回家与爹娘一起收粮食。

扶苏至今还记得,支教老师的徐老师虽不是关中人,但他很喜欢大西北。

现在,扶苏坐在小院门前,听着田安数落着只会看书的辛胜,说辛胜一把年纪了,打仗不会打了,尽会看书了。

扶苏还看着三三两两跑过的孩子们,这些都是潼关的孩子,他们以前害怕这里的甲士,可甲士们来到潼关有大半年了。

当初即便再生份,现在也认识了,甚至这里的甲士早已认识了,哪个孩子是谁家的,谁家有几个孩子。

“公子上郡的书信。”

扶苏拿过甲士递来的书信,打开一节竹筒,拿出一卷竹简。

信是在上郡修长城的蒙恬送来的,蒙恬说以周青臣为首的齐鲁博士已习惯了长城边的生活,他们甚至愿意让他们的家人也迁去上郡。

蒙恬是一个办事利落的人,所以他的书信也很简略,只有这么一件事。

扶苏拿着竹简一手背负,望着咸阳方向又觉得要是在咸阳的齐鲁博士如淳于越等人,要是得知现在的周青臣,他成为了始皇帝修建长城国策的最坚定拥趸者。

也不知道他会如何感想,想到这方面,扶苏又觉得自己多虑了,以齐鲁博士们之间的联系,说不定淳于越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