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Qin Strategy – Chapter 77

第77章 枣

屋外的风声依旧,吹得门窗不断作响,还有些许风吹入屋内,吹得油灯的火苗晃动。

扶苏的目光依旧看着地图,问道:“既然像个走廊,是不是可以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

李由接过田安递来的一张饼,一边吃着点头。

而田安则坐在一旁,他老人家又将水壶放在炉子上,而后整理着竹简。

扶苏又道:“此地位于黄河以西,南北两侧有山,我们老秦人将黄河以西的地界叫作什么?”

李由回道:“河西地。”

扶苏道:“以后这片地方的名字就叫河西走廊。”

李由依旧是点头,好像是公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当屋内重新安静下来,扶苏继续画着地图的时候,李由又去看他的甲士们去了。

扶苏坐在油灯边,听着屋外的风声,问道:“你说以后的秦人会接受河西走廊这个名字吗?”

田安将桌上的竹简都放整齐,回道:“只要公子将这片土地打下了,公子说它叫什么,它就叫什么。”

扶苏道:“秦与西戎这般友好相处,有多久了?”

田安叹道:“断断续续,也不知多久了,西戎与秦人很久没打仗了。”

扶苏再一次看向地图道:“现在的匈奴都聚集在哪里呢?”

田安还是摇头。

翌日,风雪才停,扶苏推开屋门时还有些吃力,因门外都是积雪。

冷风迎面而来,天空依旧是阴沉沉的,扶苏呼出一口热气,披上大氅走到屋外。

一脚踩下去,积雪刚淹没脚踝。

不远处还有话语声,抬眼看去是李由带着他的人手在清理积雪。

扶苏迈步走向田地,眼下哪里还能看得见土,盖了这么厚的一层雪,农礼时种下去的粮食不会发芽了。

可这是始皇帝种下去的粮食,要是不发芽难免又被人们议论。

扶苏往前走了两步,积雪覆盖着的地面哪里还分得清是田埂还是田地,扶苏挖开积雪,见到了结着薄冰的土。

捏起一些土,仔细看着,又挖得深了,发现土还不算差。

田安正在清理着屋前的积雪,他老人家一边用木铲铲着积雪,又见到公子走了回来。

公子的脚步很快,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等田安将屋前的积雪都清扫干净了,就见到公子从田地里挖了不少的土。

田安又去准备早食,当面条下锅的时候,再抬眼看去,就见到公子与李由拉了两架车,车上放满了筛子,应该是寻常人家用来筛豆子与粮食用的。

眼看锅中的面条要熟了,田安道:“公子可以用早食了。”

扶苏道:“李由,你也一起吃点吧。”

李由行礼道:“末将与军中的兄弟们一起吃就好。”

如今的李由多了几分稳重,也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了,他与那些甲士相处得很不错,李由已经会团结下属了,他的下属越团结,那么自己这个公子扶苏,也越安全。

扶苏也不再劝他,又道:“吃完来帮我种豆子。”

李由笑着点头,行了礼就先离开了。

一听公子还要在寒冬天种豆子,田安又诧异地看了看那些筛子。

等李由与他的下属们用了饭,他再来到这里,见到公子已在往筛子中装土了。

筛子里装了土之后,扶苏将一颗颗豆子放入土中,而后洒一些水。

余下的筛子也都是这般。

五谷中,也仅限豆子这么好养活。

李由双手麻利地往筛子中装土,装了土的筛子放在边上。

扶苏顺手拿过筛子,先用一根筷子在筛子的土中戳出一个个深浅合适的洞,而后浇水,再放在边上。

田安收拾着碗筷时,见到公子与李由就这么一前一后配合着,动作还挺快。

见土不够了,李由又去挖土,筛子不够了,就让人再去外面借。

再之后,真的连筛子都找不到,扶苏只能用一些藤条与麻绳来做出一个个的碗状。

李由叫来了更多的人一起帮忙,很快在一间库房的架子上,放满了层层叠叠的土,土中都种着豆子,只要每天浇水就可以。

三天之后,已有豆芽长了出来,扶苏让人将这些豆苗全部拉出来,今天难得天晴,让豆苗晒一晒阳光。

一个小小的仓库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温室。

田安甚至在这里种了一些葱姜蒜。

不过,也只能种一些好养活的作物。

当初,扶苏就时常问关中的老农如何种地,现在想来也算是受益匪浅的,譬如说什么样的土适合种什么样的粮食。

“公子。”

正在观察豆苗的扶苏听到了田安的呼唤,朗声道:“什么事?”

田安脚步匆匆而来,回禀道:“公子,王家送来了不少吃食与木柴。”

扶苏回头看了一眼,驴车上果然放了不少东西,问道:“这头驴也送吗?”

“啊……”送货来的王家家仆一时无言,连忙道:“是给公子的。”

田安颇为同情地看了眼这位家仆,他多半要走回去了。

也没见公子扶苏再说什么,这个家仆行礼之后,果然留下了驴与车,就这么走了回去,连鞭子都留在了车上。

扶苏从车上取了一个包袱,打开包袱就见到是一些枣与饼。

枣是红彤彤的干枣,个头不大。

大个头的枣多数都是西域送来的,这些个头小的枣应该是关中的枣,自家晾晒出来的。

扶苏吃了一颗枣,道:“嗯,这是频阳县的枣。”

自小长在关中,扶苏靠着枣的甜度基本上能够确定这是哪里的枣,其实这也很容易分辨关中其实是分南北的,北面的枣比较甜,熟得晚。

南面的枣熟得早,却没有关中以北的甜。

因日照与地理位置的缘故,关中北方的昼夜温差会更大一些,因此不论是瓜果还是枣,都会更甜些。

只是在吃着枣,收拾着一个个饼的时候,从包袱中掉出一张布绢。

这是一块丝绸布,这上边写着字,用得也都是十分古板且之乎者也的语调,大致意思是听闻公子在上林苑为始皇帝种地,又见关中大雪,听闻公子扶苏还时常处置国事,特送来吃食与木柴,还望公子珍重身体。

这上面的字迹很显然不是王贲,也不是王翦的,而且语气也不会这样,再看这丝绸的质地十分好,而且语气也不对劲。

换作是王贲,他会这么做吗?

他肯定不会,就像是在修咸阳桥时,王贲若是知道公子扶苏在外吃苦,他多半是直接带着酒肉与美女来的。

上一次修咸阳桥就是如此。

王家父子向来出手阔绰,也不是只送一些饼与枣。

想到此处,扶苏有些明白了,这是那位还未成婚的夫人送的?

田安笑道:“公子,王家的小女,名叫棠儿”

扶苏现在明白了,诗经中借棠梨喻红枣,也就有了甘棠。甘棠寓意是果实会甘美,希望孩子福泽绵长。

还是王家的,送饼来还送一些枣,其意思就很明显了。

这是她在给未来的丈夫打招呼。

注意到公子的目光,田安心虚低下头。

田安做得也没错,未来的公子夫人叫什么名,自然有人会去打听,田安作为高泉宫执掌大权的内侍,就算是他不问,也会有人告诉他的。

扶苏蹙眉道:“我们关中的姑娘,都这么含蓄吗?”

田安一时语窒,迟疑好了一会儿,道:“以前外面的人都说我们的关中女子彪悍。”

“嗯。”扶苏也是颔首,在他的印象中关中姑娘也都是爽利且直快的,而且确实也彪悍。

“蜀中的女子也彪悍。”李由不知何时就坐在炉子边,拿着水壶道。

满满一车的木柴,倒也够烧了,扶苏吃着枣在木柴堆中翻找了好一会儿,看来没有在木柴中藏东西,又吩咐道:“李由。”

“末将在。”

“把木柴收进去。”

言罢,扶苏带着一包袱的饼,一边吃着枣走入了屋中。

而后,一边吃着枣一边给王棠儿写着回信。

扶苏写着自己的事,说着近来要留在这里看着田地,等回咸阳之后再准备婚事。

相较于棠儿的含蓄,扶苏则直截了当,说明了留在这里的原因,以及忙完这里事的承诺。

就写在这块丝绸的背面,一块丝绸足够写了。

扶苏走出屋子的时候,见到田安正在拿着一些肉干喂着驴。

扶苏递上一节竹筒,吩咐道:“这是我给她的回信,你让人送回去吧。”

田安丢下手中的肉干,接过竹筒道:“这就找人去安排。”

忙完这些之后,眼看天色就要入夜了,扶苏就将这些豆苗全部推入了库房中。

夜里,扶苏依旧在书写着对渭南的规划,除却种麦子与其他谷物粮食,其实也可以试着培育一些作物,譬如说水果,大葱,冬枣,柿子。

在保证耕地的同时,多种一些其他作物。

这个时候,当初经常问老秦人如何种地的经验,就能有用武之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渭南的发展远远不止这些。

屋外,正巧有一队换值下来的甲士路过。

而这个时候,油灯的火光照应下,公子扶苏执笔正在书写的身影就被灯火映了出来。

都说公子扶苏勤勉,不论是在咸阳城,还是在这里,都是一样的。

翌日,扶苏重新来到库房发现还是有一些豆芽没有发芽,也有一些豆芽发芽之后又被冻坏了。

扶苏一筐接着一筐地挑选着,将一些坏掉的豆芽全部筛了出来。

即便让田安与李由一起帮忙,筛选这些豆芽也几乎用去了半天时间。

过了午时之后,还要去田地里翻土,将土壤翻一翻,把下层的土壤也翻上来。

光是这两件事,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要不是有这么多甲士帮忙,指不定还要忙到什么时候,如果是寻常人家,光是这些事就几乎占据了他们一天时间。

岁首的这个月过去之后,关中迎来了几个晴天。

现在已不用翻土了,气候也温暖了不少,李由正带着他的人将豆芽移栽到田地里。

田安每天都将驴喂得很饱。

扶苏看着这头被喂得有些肥的驴,当田安将绳套套在它的脖子上时,它的美丽生活就结束了。

田安挥下鞭子,这头驴便往前走,这一走就拉动了那新做出来的磨盘。

为了做这个磨盘,田安每天晚上都在打磨石头。

如果这头驴灵醒一些,它就应该知道,当田安给它喂第一口吃食时,这个老人从头到尾都是带着目的的。

而现在这头可怜的驴,它就要为此付出贪吃的代价。

豆花与豆浆是田安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他老人家常说,等他老得照顾不了公子的时候,就来这里住,在这里度过余生,养一头驴,每天给他磨豆花。

田安总是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将萝卜与肉干喂到这头驴的口中。

今夜的月光明亮,扶苏坐在田埂边,还能听到驴的叫唤声与磨盘转动的声音。

一直到磨出足够多的豆花,田安这才放过了这头驴,让它去休息,明天还要接着拉磨的。

翌日,天刚亮的时候,扶苏端着碗吃着面,一路走到田埂上,看着昨天移栽下去的豆苗。

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太坏,但也有小部分的豆苗坏了。

李由也早早赶来,疑惑道:“怎么会这样?”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挖出来的土从离开田里的开始,土质就不一样了,加上豆子刚种下去的时候需要每天浇水,或多或少都改变了培养土的酸碱性。

而当它们从培养土转到正常的田地里,根系肯定会受影响。

看成活率在七成左右就已不错了。

只要豆子都能长出来,始皇帝的先农礼就算顺利。

扶苏道:“挺好的,不算很差。”

李由将种坏的豆苗都拔了,问道:“公子,眼下关中暖了,是不是可以直接种?”

“嗯,将坏了的豆苗都清理干净,再种一些,以免看起来稀疏不匀。”

言罢,扶苏蹙眉思量着,眼下还有很重要的一关,再等几天,等过了会迎来倒春寒的月份,心中才算踏实。

就怕遇到如去年的倒春寒,来得早,去得晚。

这样的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太大了。

扶苏又在这里住了五天,每天看云看星星,按照那些关中老农的口述,如果天空的云飘动太快,多半是要下雨,一旦在这个季节出现雨水,很有可能会迎来倒春寒。

若是天空的云很厚,且有卷云,也要警惕冷空气。

当然了,若遇到寒风与阴云天,那就不用考虑了,可以直接判断为倒春寒。

好在,这半月时间没有出现任何状况,接连都是晴天,就算是夜里月亮星星也很明亮,老天是眷顾大秦的。

当王贲来到这里的时候,扶苏也打算回咸阳了。

(本章完)

The Great Qin Strategy

The Great Qin Strategy

大秦攻略
Author:

The State of Qin had just concluded its final battle of annexing the six kingdoms, and Emperor Qin Shi Huang, Ying Zheng, began his great undertaking. The people of Qin gained a brief respite from years of warfare, but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was poised against Qin. A soul traversing two thousand years became Gongzi Fusu, who aspired to lead the great Qin into a new realm. Perhaps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aging Fusu ascended Mount Tai once more, he would remember the saying that although Chu had only three households, the fall of Qin would surely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Chu. This is an era that emerged out of nowhere, where there are valiant Qin m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exceptional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excel at roaring, and Shang Yang laughing maniacally in hell. Novel keywords: "Great Qin Strategy No Pop-ups," "Great Qin Strategy TXT Full Download," "Great Qin Strategy Latest Chapter Reading."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