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terary Master of the Song Dynasty – Chapter 86

Free translation limit for this category has been reached for older posts.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to translate this post.
Balance: 0 coin

Click Please login to purchase points


第86章 县试第一,陆北顾!

“怎么了?”

县学后堂内,正在踱步的学正听见学录那声轻咦,好奇问道。

学录捧着那篇誊写出来没署名的赋,走向了学正。

“您看看这篇赋。”

学正接过试卷,开始阅读。

随着目光在纸面上移动,看完前半部分,他的表情逐渐从平静转为耐人寻味。

阅卷官在评卷时,其实首先就是重点关注破题是否精妙,立意是否高远,以此判断考生的器识,后面才看文辞、用典之类的。

“赤兔呈精,渥洼①神驭。蹴月窟而浴星芒,饮昆吾以淬金瞳。初嘶于流沙之表,火碛②燎云;乍跃于冰崖之巅,霜蹄裂穹。

既陷董卓帐前,纵饰紫金璎珞,止充奸臣之玩;转馈吕布鞍畔,膺披玄甲霜镳③,竟作虓虎④之伥。

然骐骥伏枥,志犹千里。及逢云长按辔,走千里非畏险阻,赴单刀岂惧鼎镬?昂首则奸邪辟易,奋蹄而汉祚重昭矣!”

见学正看完了前半部分,学录也是开口说道:“很不错的文章,开篇以赤兔为切入口,其‘蹴月窟’‘饮昆吾’之句,极有飒然天趣,而妙就妙在‘陷董卓帐前’后面这一段。”

“以紫金璎珞、玄甲霜镳写奸臣虓将。”

学正若有所思地说道:“其实是在用物华反衬人恶,犹杜子美‘朱门酒肉臭’之笔法。”

“正是如此,这段处理的极佳。”学录也同意这个看法。

纵观这次县试,《千里马赋》这个题目,其他考生选择的切入口都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要么从“伯乐相马”开始,要么从韩愈的《马说》开始。

而这名考生选赤兔马作为切口,先写赤兔马天然生长的神俊模样,再写它在董卓、吕布身边的情形,最后写跟随关羽之后的样子。

这三种状态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同样的一匹马,为什么会有这些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于是,就能顺理成章地从赤兔马这个切入口,后半部分转向了“才”与“遇”之间的关系。

学正继续看了下去。

“何哉?岂其性有异乎?所托非人耳!良骥不遇伯乐,则骈死于槽枥;贤才未逢明主,徒老死于蓬蒿。

庆历之始,欲致野无遗贤。贡举新规,诚开天厩之路。然庠序绳墨,童子束发即缚于书案,灵性销铄如枯荄,岂真得千里材耶?
昔伯乐相马,不观牝牡骊黄而察其志。今之取士,独以经书典籍而绳英杰。

大钧⑤播物,岂分畛域⑥之私;圣代求贤,宁限辕轭⑦之固。

嗟乎!志士拊膺,悲‘先忧’之志空许;君子扼腕,叹‘后乐’之怀难从!”

看完整篇赋文,学正也是在堂中来回踱步了片刻。

“您怎么看?”学录问道。

学正想了想,评价道:“通篇气盛言宜,比兴兼用,犹闻昌黎先生‘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之回响。若论微瑕,则‘灵性销铄如枯荄’稍露痕迹,然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篇谠论。”

就赋而言,高分赋文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要求紧扣题目,文章情感真挚、立意高远,避免空洞抒情。

第二点是对仗工整,用典精当的同时,语言也需要凝练精妙,避免冗长啰嗦。

不过“赋”这种文体,还跟“策”和“论”不一样,考的是立意和文辞,不需要也不可以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否则就偏离要求了。

因此,这篇赋在后半部分没有引申开来到如何取士是正确的。

而毫无疑问,这篇赋文是足够能得到“乙上”起步的评分的,至于能不能拿“甲下”,就得看阅卷官们的集体看法了。

因为他们拿到的卷子都是誊写版的,所以并不知道这是谁写的。

朝廷又有严格规定,哪怕是县试,也必须在判卷登分完毕之后,他们这些阅卷官才能看到究竟是谁写了什么。

所以,哪怕此时心头好奇,也只能先把卷子判了。

“乙上还是甲下?”

学正打算尊重一下学录的意见。

“甲下吧。”

学录也给了他的理由:“就冲这句‘庆历之始,欲致野无遗贤’也得评个甲下.十二年前,要是没有范文正公的‘庆历兴学’,哪有你我今日能在此阅卷?”

这话是实话,想想看,每个县要建立人数不少于二百人的县学,就得有至少十几名教师来配套,大宋全国加起来得有多少本来入仕无望的白首书生因此能任职县学?
县学的学官虽然大多数都是不入品的,但高低也是个官,一家人都能因此得益。

所以,别管其他群体有多反对庆历新政,各地的学官们可是都没忘了范仲淹的大恩大德,以至于时不时就在日常教学和考试题目里提起范仲淹。

从此前诗题里借用了《金在镕赋》为题,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范仲淹的推崇。

“好,那便甲下。”

学正欣然同意,亲笔写了“甲下”的评分。

“把评分登上,然后看看是谁写的?”

登分完毕以后,学录去查了原卷子。

“是陆北顾。”学录有些惊讶,“不知他的赋何时也写的这般好了?”

学正点点头没说话。

出成绩的科目,他都已经特意看了,陆北顾帖经甲下、墨义乙上、诗乙上,再加上赋甲下,参考历年县试,这基本上就是可以争第一的成绩了。

黄昏时分。

学正带着全体县学老师一起走进了学堂,李磐也跟着来了。

不过,李磐虽然是县学理论上的主官,但县试这种事情,他还是尽量避开的.毕竟他也要高升泸州判官了,不想离任前给自己惹麻烦,所以这次县试就全权交给学正负责了。

有小吏捧着朱漆托盘走进来,托盘上整整齐齐叠着写满名字的长纸。

所有考生不约而同地站起身,空气仿佛突然凝固。

学正拿起长纸清了清嗓子:“现在宣读排名。”

“县试第二百二十名,陈复。”

随着排名的宣布,但凡念到的,不管考的好不好,也都松了口气。

很多人心里不约而同地都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终于结束了”。

“县试第三十五名,张晟。”

陆北顾坐在原位一动没动,余光却瞥见张晟的衣角在微微发抖。

距离进州学当然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张晟这段时间的进步,确实是肉眼可见了。

而随着排名再往前念,学堂内的气氛反而变得紧张了起来。

因为每年能通过县试进州学的,就那么四到六个人。

所以越往前越关键。

“县试第六名,何聪。”

轻微的议论声顿时响了起来。

“何聪怎么才第六?”

“估计有重要的题目答错了吧。”

“嗐,第一了一整年,到最后现了大眼。”

听到这个排名,何聪整个人僵在原地,直到被朋友拍了拍肩膀,仍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而何聪后面出现的名字,却让很多人都非常意外。

“县试第五名,卢广宇。”

陆北顾一愣。

好小子!战术虚晃都学会了!

合着之前那句没说完的“别提了”,后面是“我这次终于超常发挥了”是吧?
不过也不算意外,卢广宇上次旬测就已经到第十二名了,虽然旬测只考帖经和墨义,但也是实力的重要反映.而其他科目能超常发挥,总排名确实也就跟着上来了。

至于前面的名次,就非常稳定了,跟平时考试基本没区别。

闯进前四的学子,几乎全都兴奋地欢呼出声。

而随着人名的不断宣读,学堂也彻底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慢慢聚焦到了唯一一个没被念到名字的人的身上。

陆北顾虽然早有预感,但真正来到此时此刻的时候,他心头仍是有些难以遏制的悸动。

他能感受到,此刻,无数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真真就是“如芒在背”一般,有若实质地落在他的身上。

“——县试第一名,陆北顾!”

(本章完)

The Literary Master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Literary Master of the Song Dynasty

大宋文豪
Author:

The young man's courage hangs like a hook, and his writings laugh in the face of kings and princes. He drunkenly whips the stars as he passes by the Fan Tower, adorned with the atmosphere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half embracing the charm of the Song dynasty! Keywords for the novel: "The Great Song Literary Giant without pop-ups," "Download the complete text of The Great Song Literary Giant," "Read the latest chapters of The Great Song Literary Giant."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