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通力合作
秋日的清风吹过,稻谷成片成片的倒下,再定睛一看,原来不是秋风,而是正在收割麦田的农民们。
用来停车的大广场上放着去谷壳的工具——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来这里体验一下去谷壳的感觉。
不过任何机器在使用时都会有危险的,旁边一直有人看着,免得操作不得当出现问题。
这台机器最少需要两个人使用,一个人负责抓住把手使劲地摇,另一个人则要捏着稻谷杆来将它去皮。
摇得速度越快,去皮的速度也越快,不过一般来说只要稳定在一个平均值就可以。
男生很喜欢玩这种机器,仅仅只是‘哗啦啦’的摇着,听着机械齿轮转动发出声响,就觉得格外过瘾了。
相比那一大片的农田而言,学生们学农所占的田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这会儿正是农忙的时候,成片的农作物倒下,被分拣成堆,然后进行去壳再装袋……
农民们就像是辛勤劳作的蚂蚁,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劳作着,让粮仓里永远堆满粮食,也让许多人不必再为食物而发愁。
也才能让学生们抱着放松的心情学习,而不会为未来感到担忧。
小卖部的老板关了店,抓着一个大烟斗,晃悠悠地走到了田埂边。
指导员大伯回头喊了一声‘爸’,走过去给他递了根烟。
“不抽,我还是喜欢烟斗抽烟。”
“爸,烟斗抽烟对身体伤害大,你实在要抽,就抽这种烟。”
“算了,都多大年纪了,管那么多做啥。”大爷满不在乎地回答着,在一块石头上磕了磕烟斗,然后晃晃悠悠地从口袋里摸出黑不溜秋的烟丝塞进烟斗里,拿着个打火石‘咔嚓’一声就把火星给擦了出来。
火柴在城里都不怎么卖了,更别说是这种‘古老’的打火石了。
现在的人抽烟,基本都用打火机,大概也就只有乡村中的老一辈人才会这么节省吧。
打火石可以反复使用很久,不说用一辈子,用个三五年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但同样的,没点技巧还真打不着这玩意儿呢。
大爷深深吸了一口烟,舒坦得像是要升仙了。
他眯着眼睛看着正在劳作着的学生们,看着他们偶尔偷懒互相打闹,看着有些人跑到去谷壳机器那儿凑热闹,然后又跑回来拉着其他人一起去……
“今年是多少年了来着?”大爷眯着眼睛问道。
“零零年,爸。”
“哦,零零年了。”大爷又吸了口烟,吐出的烟灰味道比一般烟要重得多了,以至于坐在旁边休息一会儿的莫雪遥都往旁边挪了好几个位置,“四五十年前吧……那会儿我也差不多这么年轻……可能比他们还大些,那时候也有下乡的……知青。”
大爷说的都是乡音浓重的方言,莫雪遥能听懂,还是最近听得多了的缘故。
“那时候怎么样?”
“那时候可一点也不活泼,刚开始来,死气沉沉的,大家都想回城里去,觉得当个农民啊,没面子……
“大部分人都是被迫的,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来,但不来也没办法,只能来,来了有人就住下了,还有人依然想着回去,农村有啥不好的……还不是靠我们农村人养着……
“不过后来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放松了,和他们一样,在田里闹着哩,检查的人过来看了就说,‘哎,你们怎么回事,不好好工作,完不成指标,下个月没饭吃’,他们就又赶紧把之前几天偷懒的事儿给一口气完成了,累得躺在床上说再也不种田了,哈哈哈……”
莫雪遥听了,也忍不住笑,只是现在听来是趣事,当年对于那些人而言,又是怎样的心酸呢?
好在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苦中作乐。
这也是许多人后来为什么决定留下来,住在农村里的原因吧。
“不过好景不长,后来又……”
“哎,爸,那事儿就别说了,被学生们听到不好。”
“有啥不好的,都是历史,怎么能不听啊?不听怎么借鉴历史啊?真是搞不懂了,是那一代人的错,又不是这代人的错,怎么就不允许咱们讲了呢?”大爷摇着头,一连吸了好几口烟,“难不成不想别人知道,还想再犯一遍一样的错吗?”
“那不会了啊,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所以说啊,呵呵……以前呐,有个当老师的,也来了咱们这地儿,然后我就请他给我儿子上课,那时候他才三岁哩!”
大伯尴尬地扯了扯嘴皮子,听到大爷讲故事的学生们都哄笑了起来,似乎就连干活都变得有劲了。
“这小子,小时候皮滴很,认个数字,花了一个月还没认全顺序,问他六后面是几,他啊,他说是九,因为六倒过来咯!”
“咳,哈……”大伯干笑了两声。
“那老师挺好,教了他好几年,后来人各个疯了似的,有点文化就要批斗,有点钱就是资本主义,稍微哪里没做好了,便要关猪圈……知识分子一点都不好过,那帮新生代的年轻人啊……疯了似的,疯了似的。”大爷摇了摇头,把这句话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却没个下文。
“那老师后来呢?”大伯对这事儿挺好奇,看来就连他也没有问过。
“你那会儿没印象?也是……你还小。”大爷敲了敲烟斗,“他先是被人关猪圈,后来又听说他是个语文老师,光教人些儒家文集,是封建思想,又去搜他的家,搜出几本来便作为证据,又说他把伟人选集拿来垫杯子,这都是死罪,于是押着他到了村头。”
不用说,大家其实也知道后面的事情了。
大爷沉默了很久,才接着又皮笑肉不笑地,用手比了个枪的形状,指着自己的脑袋:“砰,一声,就倒了。”
“行了行了,爸,别讲了。”
“也没啥,那也有好的方面,这资本主义的萌芽,也被掐灭了不少,那些想当新地主的人,后面几十年都不敢想这事儿了嘛,也是好事儿、好事儿!”
大爷笑着,眼里流出浑浊的泪水,他那缺了牙的嘴有点漏风,似乎让人听到了他的呜咽声:“你爷爷……也是那时候死的,他那时候还写小说呢……”
“要是爷爷没死,会不会成个有名的作家?”
“哈哈,不一定、不一定,会成的话,那他死了应该更有名才是。”大爷用讥笑冲去了脸上的悲伤,“现在好啊,现在好……”
然后,大爷就不说话了,只是抽烟,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像是还在等着谁回来似的。
没有人能揣测到他此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是刚才还嬉闹着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好在学生们毕竟还年轻,这份小小的不痛快,很快就被丢到了脑后去,这小半片田地里,就又传来一阵接一阵的欢声笑语了。
下午的时间缓缓流淌,伴随着他们的是乡间这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
遥远的天空中,夕阳像是喝醉了一样,晃悠悠地往下落去。
又是一天的学农时光要结束了。
学生们欢呼着丢掉了农具,就等着开饭了。
哪怕这饭得自己做,也比干农活要轻松些。
“干嘛呢都,把农具收起来啊!”李红染大喊道,“都把农具收起来放好,不然不能走!”
这也是老师们的指示,虽说是学农,但也要有组织有纪律才行嘛。
大爷烟斗里的烟已经又加了一次,这会儿也快抽完了,他晃悠悠的站起身,对身旁的儿子说道:“其实那个老师,是教科学的。”
“啊?哦……爸,别想咯,回去开店吧,咱们又有生意做了。”
“哈哈,明天我去摘点柿子来,放店里卖。”
“学生们可能不喜欢吃这个,味道太涩。”
“少吃点,肯定好吃,咱们家的柿子甜,之前的柿子饼应该晒好了吧?”
“差不多了。”
“也拿来,卖卖。”大爷把烟灰都倒在了地里,将手臂搭在了大伯的肩膀上,“走,扶我回去,坐累了。”
“好,晚上吃啥?”
“你自个儿看,别问我,我老了,吃啥都差不多味儿,凑合凑合就得了。”
这边指导员暂时离开,学生们则由班主任带队去土灶台准备做菜。
食材和昨天还是一样,只是肉的种类多了一些,连鱼都可以选了,但去得迟了,恐怕就没有了,毕竟其他的肉供应量并不算多。
所有肉类的总分配数还是不变的,不抓紧时间,就没得挑了。
“等下,等下,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高缘屁颠屁颠地跑到了队伍前面,“我觉得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做菜啊,一个班一起做,这样还可以省力一点,只要四五个灶台就够了吧?那锅子那么大,感觉一次能做个十人份的,然后饭也一起烧,会做菜的做菜,会切菜的切菜,其他人打打下手……”
“那你呢?”
“我啥都不会,嘿嘿。”高缘脸不红心不跳地挠了挠头。
“结果就你占便宜是不是啦?”王佳乐插着腰撇了撇嘴,“不行,我拒绝!”
“我觉得可以。”李婉言站了出来,“大家一起做吧,这样我们可以比隔壁班更早吃上饭。”
“就是嘛,你们看,班长都同意了啊。”
“好,那就通力合作吧!”走在前面带队的李红染也用力点了点头,“咱们开始干活,男生负责体力活,女孩子们就负责切菜什么的!”
莫雪遥看了一眼其他班,发现他们的模式还是像昨天一样,这么看来,高二二班是第一个决定全班合作做晚餐的班级吗?
……